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
最新资讯

丝线间的宋代匠心

中【07.03-07.07】丝线间的宋代匠心_副本.jpg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生产丝织物的国家。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种桑养蚕,一直到汉朝,中国都是世界上唯一出产丝绸的地方。丝是自然界的超长纤维,长度可达1000米,精致华美的丝织品成为中华文化的“金名片”,行销世界。


随着丝绸的热销,在唐代逐渐形成了中原地区、川蜀地区和江南地区三大丝绸产区。北宋疆域南移,长江中下游产区的地位日益凸显,两浙和四川地区以织锦缎技术异军突起,形成了光彩夺目的“宋锦”。南宋定都临安后,充分发挥杭城丝织中心的优势,在临安城设官营织造机构:绫锦院、染院、文思院,专门打造丝织精品。民间丝织业也同样繁盛。一时间,杭城内外机声轧轧,官私作坊遍布全城。蚕桑丝绸生产也形成了从载桑到成衣的全产业。据史书记载,从浴蚕至剪帛,需经二十四道工序,分工细致。


伴随产业的需求,丝织生产工具在南宋也得到了进一步革新,出现了脚踏纺车和水转大纺车。尤其水转大纺车是利用水力驱动的纺纱合线机,是世界上最早以水为动力的纺织机械。伴随宋锦织造而来的束综提花机的创制,则是宋代纺织业在机具方面的最大亮点。在南宋著名国画《耕织图》上就绘有一部大型提花机。这部提花机有双经轴和十片综,上有挽花工,下有织花工,她们相互呼应,正在织造结构复杂的花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提花机。


织造技术的进步大大丰富了宋代丝织品的品类。绫罗绸缎,一丝一缕中,皆是经世不朽的璀璨匠心。其中,以“织罗”为最高技艺。罗织物生产在宋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罗”作为轻薄透气的高级丝织品被皇家纳为贡品,是当时最著名的织物,被称为“宋罗”。从成都的“大花罗”,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到杭州的“杭罗”,种类琳琅满目。罗裙裤和大袖罗袍等透气轻薄的服饰被社会所推崇,每年杭州织造局生产的贡品“杭罗”达10万匹。


除了光彩夺目的宋锦,富贵奢华的花罗,宋代缂丝织物也有了很大发展。南宋时期出现了朱克柔、沈子蕃等缂丝艺人,专门摹缂名人书画,创造了许多表现书画笔致和晕色变化的缂织方法,从而把缂丝手工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缂丝观赏性极高,自然其制造难度也极高。因为织造过程过于细致,导致其存世的精品极为稀少,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


丝织业等手工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得益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角,这些制作精美的丝绸织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向海外。至今,南宋时期的丝织品在全球众多的博物馆中被列为国宝级展品,享誉世界。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的《夜听宋韵》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