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宋人消夏有点“冰”

中【06.19-06.23】宋人消夏有点“冰”_副本.jpg


酷暑炎炎,人们喜欢食用冰镇的食物或者是直接食冰来消暑。中国人冷食的传统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冷饮”一词其实是现代的流行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或“冰食”。《诗经》《豳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凌阴”指的就是古代的冰窖。根据《周礼》记载,周代还设有“候”一级的天官“凌人”专门从事藏冰、供冰的事务。由于冰的收藏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者不多。


唐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全新冰饮,比如在唐代的壁画中多有出现的酥山。酥山,是冰镇的奶油制品,在当时,一份酥山出现在宴会上是极其体面的事情,所以唐朝的皇帝会将冰作为特别的赏赐,分发给百官。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经写过食用赐冰的诗句。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夏冰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进入市场,寻常市民也可以享用到冰块。杨万里的诗句“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描写的便是当时职业“卖冰人”走街串巷的工作常态。


宋人平日以喝饮料为时尚,根据朱彧《萍洲可谈》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家中来了客人,要先敬茶;客人要走了,便捧出汤来送客。这些汤品的做法通常是先将花果盐腌,晒干,烘焙,碾成细粉,然后装入器皿密封储存;招待客人时,再取出若干冲泡成饮料,叫做“点汤”,有点像今日的速溶橘子粉。饮料不光是家中常备,还是市集的热销爆品。


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之中,除了酒肆茶坊,市井之中还有不少专门售卖“饮子”的摊位。饮子原意是指中药汤剂,后来逐渐演变为用果品、香料、甘甜的中药材等熬制而成的草药茶饮,又称“香饮子”“熟水”。词人李清照就自制过一款“白豆蔻熟水”,是治疗暑湿困脾之类疾病的著名饮料。


这些宋人的流行饮品,加上冰块,便似有了灵魂,又衍生出无数广受青睐的妙品: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苦水冰茶、香蕈饮、紫苏饮、荔枝膏水、白醪凉水、梅花酒、金橘雪泡、缩脾观、冰雪、沉香水等等,种类从膏水、凉水到固态的冰沙应有尽有。


其中由果汁、牛奶、药菊、沙冰等混合调制成的“冰酪”,类似于今天的冰激凌。“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南宋诗人杨万里绝对是它的忠实粉丝。《东京梦华录》中用黄豆粉加糖搓成小团,煮熟后加冰水制成的甜品——冰雪冷元子,与我们今天的珍珠奶茶是否也有相似?


然而千年流转的冷饮虽是消暑佳品,食用时也应注意节制。《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中记载南宋皇帝宋孝宗就因为冷饮吃多了,闹肚子,此后深以为戒。南宋著名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也告诫人们少吃冷饮,适量、适时取用更得佳趣。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的《夜听宋韵》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