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入眼是满满的绿意!省级湿地公园化身“候鸟天堂”

发布时间:2025-08-26 11:40:44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潮水有信,湿地如诗。

 

在杭州湾入海口、钱江潮起潮地,有着杭州最大的沿江滩涂湿地——钱塘大湾区湿地。当阳光为清澈的湖面铺上一层碎银,江风吹过带起阵阵涟漪,从望远镜中看去,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旁,白鹭、苍鹭、黑翅长脚鹬等鸟类时而嬉戏觅食,时而展翅翱翔,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这里,是杭州第一缕阳光照射之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鸟类资源丰富。曾经,当地人习惯叫它“江海湿地”,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里一度人烟稀少、无人管理。因为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闻风而来,大批盗猎者亦对其虎视眈眈。

 

对此,钱塘绿色生态公益服务队负责人郑建江印象深刻。2015年时,喜爱摄影的郑建江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来“江海湿地”取景拍照,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遍地的抓鸟人和成片的捕鸟网、抓鸭棚,根本无景可拍。这次湿地之行让郑建江败兴而归,却也让另一个念头在他心里生了根:“看到环境破坏得这么严重,我是很心痛的,总想着要做点什么。”

 

由于多年从事环保材料生意,郑建江在生活中结识了不少环保人士。2016年5月20日,在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支持下,钱塘绿色生态公益服务队正式成立,首批志愿者每日分组行动,一部分人在湿地周边巡逻,劝阻非法捕鱼、捕猎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部分人则投身到湿地的日常维护中,清理垃圾、修复受损的生态区域。

 

“一开始听劝的人很少,有些人我行我素,嫌我们多管闲事、断了他们的‘财路’,”郑建江说,盗猎者们时常对志愿者恶语相向,甚至曾经发生冲突,“我们一般就用两个办法,一是马上联系派出所或农业农村局的人,联合执法人员处置,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趁捕鸟、捕鱼人不在的时候,争分夺秒拆除捕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规范管理和支持配合下,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6个人壮大到3000多人,其中专职志愿者31人。此外,他们还有了“正规军”的身份:区农业农村局授牌其为湿地保护专职职业服务队,团队所在地被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授牌为钱塘区陆生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助点,服务范围也从湿地拓展到钱塘江畔,包括幼鸟救助知识科普、应急救援等。

 

如今,曾经的捕鸟网已被满眼的绿意取代,湿地生物多样性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钱塘大湾区湿地共调查记录鸟类14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8种,留鸟种群数量增长25%。

 

去年9月,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建成开放,进一步打造生态与生活双生共荣的绿意空间,月均吸引游客达1.5万人次。“我们针对钱塘江入海口的大风、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引入乡土树种、防风树种及耐盐碱植物,改善湿地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增强安保力量、加强电子巡检等方式,为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区城发集团农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实施‘蓝色海湾’生态修复项目,将为鸟类营造全新舒适的居住空间。”

 

“湿地水质变好了,鸟类也越来越多了。”现在,郑建江依然会趁着空闲在湿地公园里巡逻,不过工具已从塑料喇叭升级为无人机和红外探测仪。“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郑建江说。

 

来源:钱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