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市井,相遇烟火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
毕业季的蝉鸣敲响离别的前奏,与其在车站红着眼说再见,不如拉上三两好友,用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定格青春。
杭州的烟火老街,是时光精心准备的毕业礼物——这里没有刻意的景点,只有炊烟袅袅的市井长卷,等你们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收藏。
大马弄
吴山脚下太庙前,有一条巷子全长不过二三百米,却透着杭城最活色生香的烟火气息,这里就是大马弄。
走马观花逛完它,或许只够吃完一块葱包桧的工夫;但那份流淌在城市肌理中的鲜活生气,却值得你慢下脚步,细细品味。
作为“马路菜市场”,大马弄最懂时节流转。转过巷口的牌坊,扑面而来的便是当季的丰饶。初夏时节,青绿色的西瓜便堆成小山,竹筐里的瓜影映着老杭州的暑气,拍瓜的指节叩出 “嘭嘭” 的丰收韵律。
如果说随季节变换,是大马弄作为马路菜市场的性格,那么固定的小吃店,就算得上对随机食客的宽容了。
周萍粽子,粽肉需提前一日卤至入味,肥而不腻。趁热咬下,糯米的清甜裹挟着粽叶香与脂香,软糯满口。
蒋师傅酥鱼,二十多年的“宝藏小店”,窗口前总挤满了被鱼香钩住魂魄的食客。
徐奶奶杭菜店,素鸡豆腐皮筋道,卤大肠咸鲜浓郁,不少人顺手便打包一份带走。
馒头山社区
馒头山社区位于凤凰山脚路,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一面人间烟火,一面新潮小众。阿婆们熟练地从井里打水,用水泥搓衣板洗着衣服,踩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师傅喊着响亮的口号,邻里间用杭州话亲切聊着天……那些记忆里的慢时光场景,在馒头山依旧可见。
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此地吸引。在他们的带动下,潮流悄然融入馒头山社区的日常。
漫步巷间,一家家别致小店跃入眼帘:主打可爱粉色的“sweet come 甘来”,藏身老式居民楼的“观奇coffee”……每条巷弄几乎都藏着特色咖啡馆,各有小巧思。
社区深处还隐匿着一家必比登推介餐厅——大头隐食小馆。这家杭帮菜馆不乏创意:独创的河虾臭豆腐、招牌石锅香芋艿、青梅酒烹煮的红烧肉,都值得一试。
五柳巷
五柳巷之名,源于宋代在此建造的五柳园。南宋时,此地贵胄云集,街市繁华;后逐渐成为平民聚居之地,多是小手工业者与商贩。
电视剧《爱你》也曾在五柳巷取景,剧种女主角沈惜凡出门就会路过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她和男主角何苏叶在这里也有很多对手戏。
老街内历代遗迹交错,是杭州城最原始的文脉之一。
走古街,游东河,五柳巷承载着杭州地方居住文化的延续,是集中展现清末民初市井生活的重要地标。巷中还藏着许多惊喜:老底子的地道滋味,年轻人钟爱的小众好店。
赵宝美点心店是杭州老牌煎包铺,从清晨到午间食客络绎不绝;非遗杭扇店内琳琅满目,扇面画作精美,工艺精湛;斗富DOFO则融合咖啡、中古、酒吧与艺术,可以打卡“主包”同款机位。
三墩老街
若想寻觅杭州的边角记忆,三墩老街是不可绕过的一站。位于杭州西北隅的老街,核心是庙前街一线及南端宦塘河两岸的老城镇风貌。
老街不长,却汇集了百货店、理发店、钟表铺、文具店、钥匙摊、照相馆、咖啡馆……仿佛是一个光影片场。
相比城区的老街,三墩老街是真的慢节奏,丝毫没有商业化的迹象,原汁原味,细窄的街巷,低矮的民房和复古的店铺,仿佛在诉说着老杭州人的日常故事。
长河老街
长河老街素有“江南槐市”美誉,现存传统民居多为明清至民国初年建筑,堪称“明清建筑大观园”。时间长河奔涌向前,长河老街却仿佛“逆龄生长”。
有人说,长河老街的精华,在于藏在街巷角落里的“九厅十三堂”。这些厅堂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建筑群青瓦白墙、精美绝伦,堪称江南水乡民居的代表。
如今,众多特色商户入驻。茶与咖啡在此交融,新潮与传统相得益彰——特色文创、汉方香薰、非遗手作……总有一款能俘获游客的心。
街头巷尾的小惊喜,与老街古朴悠然的气质相融,契合着年轻一代对国潮的个性追求。
瓶窑老街
在瓶窑,瓶窑老街散发着岁月的独特韵味,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老街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与众不同,一排排的老式房屋,充满年代感的小街与弄堂……
走在整齐的石板路上,看着这里干净利落的青砖外墙,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从前,井然有序而又韵味十足。
穿过老街,走过渠南路,可以去逛一逛老街的非遗馆群,这里还有手工艺品“博物馆”商店——自然造物。走过各个展馆,一件件民艺好物、非遗展品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把青春揉进杭城烟火里,让说走就走的步履,成为时光盖在记忆里的邮戳。
来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