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天目山的四季有多美?让“超人”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5-07-22 11:24:11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在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中,描绘的阿勒泰风景秀丽,山川壮美:喀纳斯湖清澈见底、白桦林金黄一片、高山草场无边无垠……


而在我们大杭州,同样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秘境“天目山”:“大树王国”郁郁葱葱, “森呼吸”心旷神怡,“世界物种基因宝库”生机勃勃……


临安天目山,作为浙江省首个、杭州市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对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今年9月22日——27日举行)花落杭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天目山不仅生态绝佳、文化璀璨,还很好地平衡了人与生物和谐发展。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原乡人,还是新乡人、返乡人,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听“一镜超人”王雪良告诉你,天目山有多美。


少年情怀,中年拾梦

不变的是天目山给予的纯真年代


初见王雪良,是一个背影,脑袋如同动漫《一拳超人》中男主角的同款“大卤蛋”,但他不是“一拳超人”,而是天目山的“一镜超人”。


王雪良用一个镜头拍遍天目山的四季之美:春有花、夏有水、秋有叶、冬有雪,短短2年多时间,他就拍摄了1000多条精美视频,把最美天目山呈现给了世人。


天天在天目山上“拍拍拍”,不会厌倦吗?


“这可是我的家乡啊!有我少年时的情怀,还有那么多的美景,10000多种动植物,天天都有惊喜!”王雪良望着天目山,眼眸深情地闪着光。


“70后”的王雪良是天目山镇天目村人,小时候,他们家就在禅源寺边上,住的是两层泥墙老房子。


直到1982年禅源寺区块整体搬迁,一家人才移居到了今天的天目村,但那时候的天目山尚未被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网络也是1996年的事儿,所以天目山成了当地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小时候,堂哥经常带我去红庙一带看鹦鹉,色彩亮丽,特别漂亮。那会儿物质条件匮乏,没有零食概念,但山上野果很多:野草莓、野苹果、桑葚、八月瓜、猕猴桃……都能解馋,最好吃的一种野梨,长在开山老殿一带,外皮黄黄的,咬一口鲜甜多汁,在房间里放一个,香气满屋!”王雪良忆往昔,咽了咽口水。


夏天,他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附近的天目溪里玩水,游泳、抓鱼、摸虾。“鱼钩是缝衣服的针做的,鱼竿是砍下的竹子制的,浮标用的是破拖鞋里的泡沫,绑上鱼线就能钓鱼……那会儿鱼类资源非常丰富,白条、汪刺鱼、石斑鱼等各种鱼都有,有时候鱼群会躲到大石头下面,我们搬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大石头,就能震晕三五条,都是5到10公分长的那种。”


山里的孩子们还会用自行车轮胎钢丝钓黄鳝,一个暑假下来,小伙伴们都晒得跟泥鳅一样黑。


成年后,王雪良去了临安城区,他在通讯公司上过班,也经过商,学过摄影摄像,每次遇到烦心事,他就会回到家乡,去爬天目山,让心情平静下来。


“我喜欢在天目山的‘大树王国’中穿行,只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就能听到大树生长‘嘎拉嘎拉’的低语声。有时候走到红庙附近的柳杉群打坐,一坐就是半小时,远离城市喧嚣,让身体和精神彻底放松下来,和自然融为一体。”他说。


一天爬山30000步是家常便饭

他用镜头记录下天目山的四季之美


“离开家乡,我才发现自己有多爱天目山。”2023年4月,王雪良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城市里收入更高的工作,回到天目村佛系生活,用他的话讲就是“回到‘我的天目山’”。


“这次返乡,以后就不出去了。天目山有这么好的资源、环境、空气、动植物,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宝藏’,太可惜了!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天目山,让更多人来看看大树,来‘森呼吸’。”他平衡了生活和理想,入职禅源寺旁的天目山上客堂禅意酒店,成为了一名专职摄像师。


“过去30年,临安对天目山的保护越来越细致,去年还首次为一座山立法,让这片绿水青山成为无数人心里的‘诗与远方’。那么多游客来天目山,也推动了乡村农文旅发展,光我们天目村周边就开了90多家民宿、农家乐呢,现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而上客堂也是依托了天目山的绿色生态和禅茶文化,住宿、用餐的游客络绎不绝,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王雪良说。


春天的天目山,山花烂漫,不仅有禅源寺美得惊艳了时光的玉兰花,还有种类繁多的兰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他举起相机、操控无人机,将陌上花开记录下来;


夏天的天目山,郁郁葱葱,以“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姿态遮蔽一方清凉,走在景区,无论是上客堂周围的梵音静水,还是伏虎瀑每立方厘米13万个负氧离子,都沁人心脾;


秋天的天目山,落叶纷飞,山上五世同堂的古老银杏下起了银杏叶雨,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色地毯,十月山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层林尽染,美得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


冬天的天目山,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山舞银河,如梦如幻,若是登高远眺,仿佛走进了一片林海雪原,踩着“簌簌”作响的雪地,仿佛踏进了北欧雪之女王的冰雪王国。


为了记录天目山的四季之美,王雪良几乎每天都泡在天目山上,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起床去山顶拍日出、云海,有时候傍晚拍完夕阳、晚霞,摸黑下山已经晚上九点,一天徒步30000多步是家常便饭,要是路上遇到吃完零食乱扔的小年轻,也会顺便劝阻。


“有时候为了一刹那的镜头,需要等上大半天,所以很多时候午饭都在山上解决。背包里就带了些小香薯、玉米、蛋糕等干粮,此外还要背上无人机、三脚架、单反、镜头等拍摄器材,少说有三四十斤,所以我从来不带水,渴了就喝山泉水。”王雪良说。


王雪良的搭档是同为“70后”的於潜人雷师傅。“山上很多地方没信号,两个人一起去拍,遇到意外也有人救。我们俩以前为了找到更好的机位,都在山上摔过,划伤了手脚;还有一次在山上专注拍摄,树上挂下来一条竹叶青,吓出我们一身冷汗,要是被这毒物咬一口可不得了。”


但山上也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譬如邂逅野兔、黄麂、梅花鹿、各类小鸟……“有一年冬天,在上客堂附近水域看到了一只小云豹在喝水,还有一次一只黄麂掉进了半月池,怎么也出不来,我们跳下去把它抬了出来,让它重归山林。”王雪良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把我的家乡,最真实的天目山分享给大家。”这是他最真切的愿望。


天目山雨后的彩虹、西关水库的瀑布、夜晚穿越时空的流星雨……这些作品中不乏爆款,记录“我的天目山”,王雪良一直在路上,累并快乐着。


来源:橙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