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风貌区|南山路
发布时间:2025-04-22 10:29:20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南山路地处城、湖结合区域,从历史记载看,此地为吴越、南宋都城以及元末、明、清杭州古城的西城墙沿线,自南而北。
这里在过去既是去玉皇山、净慈寺、虎跑寺的进香山道,也是两座杭州古城门涌金门和清波门的原址地界。
涌金门为杭城古西大门之一,濒临西湖东,最早建于吴越时期,是御舟龙船划船经过的门户。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
现涌金池里有两座雕塑,其中一座为“金牛出水”。相传从前西湖底住有金牛,每逢湖水干涸之时,金牛即涌现,吐水将湖注满。直到后来西湖水不再干涸,金牛也不再出现了。
涌金门历来是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也是市区的繁华地段。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清波门为古西南大门之一,建于五代的吴越。在五代吴越的时候叫涵水门。南宋时门临湖之东南,因此取“清波”之意命名。因有暗沟引湖水入城,又俗称暗门。如陆游《夜泛西湖》,有“骑马出暗门”一说。
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那时出了清波门,便是南高峰等山丘了,因此打柴的樵夫,就是从这里挑着柴担到城里来卖的,于是便有了“清波门外柴担儿”的民谣。
民国年间拆除古城墙而改建名涌金路,1925年,拆涌金门至清波门的城墙并向南延伸到了净慈寺,因地处南屏山麓,南山路便由此而来了。
1964年,南山路与南屏路合并称环湖南路,直到1981年,复称南山路。
南山路上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一些历史的建筑物也是旧韵犹存。如今,南山路周边还留有行宫前、陆官巷、蔡官巷等相关地名。
来源:杭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