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社科讲堂丨苏颂:千年齿轮启钥AI

发布时间:2025-03-25 10:11:30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福建厦门同安苏氏宅邸内,一个青年绘制完《新修本草》的药草图谱,收拾行李准备进京赶考。出身于九世官宦世家的他,本可蒙荫入仕,但他推辞不就,一心科举,此次入京赶考,好消息传来,成功进士及第,授宿州观察推官。


他便是后来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甚至是中世纪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的苏颂。


嘉祐二年(1057年),36岁的苏颂与掌禹锡等学者耗时十年编写的《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成功面世。在编写这部收录了1082种药物的巨著时,苏颂通过“文献考据-实物验证-系统整合”的科研方法论,开创性地在医书中引入“图经”体例,以“一物一图”的方式实现了药物学可视化的革命。也正是这段校书的经历,为他日后跨领域的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苏杭发生自然灾害。神宗皇帝认为“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命其担任杭州知州,苏颂成为了杭州的“老市长”。苏颂通过“分坊隔离-药汤普济-病患登记”体系,将《伤寒论》的辨证施治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公共卫生政策。还亲自主持了凤凰山引水工程,通过三级沉淀池来净化水质。


《宋史·苏颂传》曾记载,“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后人学者曾评价其“为政必究物理之极”,正是这种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思维,让他在11世纪便触摸到“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理念。


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苏颂升任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正式成为宰相。也正是这一年,开封皇城司天监内,一座集浑仪、浑象、报时装置于一身的水运仪象台轰然运转。它通过擒纵装置实现等时性控制,齿轮系统精确到每日误差不超过20秒,这是宋代所制作的最为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欧洲直到168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才利用时钟机械推动望远镜随天体旋转,但这已是苏颂身后600年的事了。


2017年在深圳,27岁的王兴兴正在调试四足机器人的关节电机。这位宁波青年或许不知道,他使用的谐波减速器原理,与苏颂天文仪中的齿轮传动有着跨越时空的联系。


当水运仪象台的铜壶滴漏声与机器人的电机嗡鸣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交响,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机械传动到智能控制的进化,更是学科边界的永恒流动性——正如苏颂将水力工程转化为天文观测工具,当代创新者正将量子比特重构为药物分子模拟器,用生成式AI重写建筑设计范式。这种突破专业藩篱的勇气,才是文明演进最持久的动力。


来源:上城发布社科普及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