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余杭,“醉”倒在良渚古城的悠悠岁月……
中国水利史的第一课,都是从大禹治水讲起的,距今4100年到4000年间。可惜,一直没有发现实物或遗迹,之前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迹,则晚到春秋和战国时期,比如都江堰。而良渚水利设施比大禹治水还早1000年。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坝系统,也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控制范围达到了100平方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坝”,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水利史。
在2009-2010年时,经过勘探,确认了良渚水利系统里的6条高坝。2011-2012年,考古队员观看卫星意外发现了低坝,从而揭示出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2015年时考古人员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了正式发掘,共发现11条水坝。
如今距离老虎岭水坝遗址的正式挖掘已过去了十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感受水乡泽国的风貌,更好地理解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水城门
良渚古城是一座水城,城内外河道纵横,围绕良渚古城的一共有八座水城门,一座陆城门。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出入主要靠水路交通,目前考古发现了良渚时期的独木舟、竹筏和木桨等水上交通工具。
东水城门旁,就是古老的南城墙遗址点。在古城墙的映衬下,河道更显宁静深邃。栩栩如生的网格雕塑静立于水面上,先民们手持长竿,划着竹筏悠然穿过东水城门。
钟家港
钟家港古河道是贯通良渚古城南北向的主干道。河道两岸人工修筑的高地上分布着治玉、髹漆、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区。当时的河道两岸分布着成排房屋和临水码头,良渚先民乘独木舟、竹筏穿梭其间。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钟家港古河道进行了发掘清理,考古发现,在钟家港的河道内出土了大量跟手工业生产相关的遗迹,证明这里存在着与手工业生产有关的作坊区,还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遗存和数根巨型木料。
钟家港岸边的居址与作坊展示区内,可以看到良渚工匠们在手工作坊劳作。考古天地旁的湿地营城展示厅,展出了良渚古城河岸边护岸木板的遗迹,这里还原了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在“水乡泽国”繁衍生息的面貌,他们营建都邑、狩猎采集、饭稻羹鱼……
雉山
雉山是一座自然山体,位于良渚古城的东北转角处。良渚先民在建城之初,将东北角的雉山、西南角的凤山利用到城墙营建中,从而起到减少工程量的作用。
回望这段穿越五千多年时光的旅程,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在心中镌刻下良渚古城的悠悠岁月。
来源:余杭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