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七夕——夜听宋韵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就在北宋。谈到七夕节,人们自然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在1097年的七夕节,曾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写就了名动千古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尽了他对心爱女子的思念之情。于是人们感念宋词中感人的爱情故事又赋予了七夕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内涵,还被现代的青年男女戏称为“中国情人节”。
那么让秦观日思夜想的女子是谁呢?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众说纷纭。大家比较认同的是他的侍妾边朝华。元祐八年(1093年),秦观四十四岁,仕途顺达,在这年的七夕节京城才女边朝华成为了他的身边人,新婚之夜,秦观赋诗云:“天风吹月入阑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把边朝华比作天上的织女,可以想见他愉悦的心情。好景不长,朝廷政局骤变。绍圣改元,哲宗亲政,新党上台,一意报复元祐旧臣,元祐旧党执政大臣纷纷遭到贬谪、流放,无一幸免。秦观出判杭州,出京前,不愿青春年华的爱人随自己受苦,就将其遣散回家。但边朝华一路追随不愿分离,二十余日后与秦观重逢,秦观怜惜而复娶之,但是朝廷紧接着改贬秦观任处州监酒税,秦观考虑到旅途遥远,决定独自前行,但许诺若以后北归重逢,便与她相伴。在分别的日子里,秦观对爱人的思念与日俱增,于是又一个七夕夜,写就了传世名篇。两情相悦,感人无限,但遗憾的是,秦观没能实现他的诺言。几年后,秦观在广西藤县去世,这段爱情故事以凄婉,哀叹千年。
无独有偶,南宋时期也有一段由诗词记录的凄美爱情故事。著名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陆游二十岁时,与唐婉喜结良缘,婚姻生活甜蜜而幸福。然而,陆游的母亲对唐婉十分不满,认为她耽误了儿子的前程,且未能生育子嗣,因此以“无子”为由,逼迫陆游与唐婉和离。
婚姻失败的唐婉回到娘家后郁郁寡欢,父亲怜惜女儿,便安排她再嫁给了皇室宗亲赵士程。而陆游,也在母亲的安排下,另娶他人。十年后,俩人在沈园偶然相遇。陆游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分,于是在园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表达他对唐婉的思念和无奈:“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感情真挚,词意凄婉。唐婉看到这首词后,也提笔在墙上回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给人以无限的凄凉之感,也道出了她那多愁多病是因何而起。自沈园一别,唐婉回家后就一病不起,最后抑郁而终。而陆游因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所以他并不知道唐婉的附词。也不知道唐婉黯然离世之事,直至几十年后,他重回沈园,这才看见唐婉的诗,只剩下满心凄然!
这两阙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答对之作。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根据这段感情,创作了代表剧目《陆游与唐婉》,让这段爱情以艺术经典的形式再次传承下去。
宋词里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以他们的生活和诗词,诠释了爱情的各种面貌,无论是甜蜜的相拥,还是辛酸的别离,都不曾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又逢七夕佳节,祝愿天下的有情人能在爱中相遇相知,相伴一生。
来源:上城发布社科普及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