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七堡路,钱塘江畔的历史印记

在杭州,有一系列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如七堡路、八堡路、九堡路……以七堡路为例,或许有人感到迷惑,七堡路的地名由来,难道是因为这里埋藏着七座神秘的堡垒?还是说有七个守护神在这里默默守护着钱塘江畔的安宁?


七堡路,南起之江东路1960号(预编),北至艮山东路,长940米,宽20米。七堡路之名,源于其所在的七堡地区。


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钱塘江潮患频发,为了抵御潮水侵袭,保障沿岸百姓的安全,浙江巡抚李卫奉命修筑海塘。乾隆年间,一条长达数里的鱼鳞石塘在钱塘江畔巍然屹立,随后又在其西侧修筑了柴塘,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这条海塘,清政府设立了营汛组织,仿照军队编制,沿江驻防,负责观潮防洪抢险。这些营汛组织从乌龙庙(头堡)起,往东延伸,每隔三里设一堡,直至盐官的三十三堡。而七堡,正是这一系列堡房中的第七座,因此得名。


随着岁月的流逝,堡房周边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形成了村落。这些村落沿着七堡路两侧发展,使得七堡路成为了连接村落与外界的重要通道。久而久之,七堡路这一地名便深入人心,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代名词。


旧时因陆上交通不便,水运成为主要交通方式,七堡一带因水道稳当、水流平缓成为船只停泊的重要码头,有“水陆码头小上海”之称。船只往来如梭,货物堆积如山,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交流贸易,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与风情。如观音塘,作为钱塘江观潮的佳地,每逢观音菩萨生日,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求平安与福祉。而七甲渡,则是梁山伯送祝英台下船的渡口,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浪漫与传奇色彩。


如今,七堡路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要道,它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依然保留着那份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底蕴。


来源:上城发布社科普及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