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牡丹闪耀临平
6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临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临平赛区)在临平举办。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已经连续评选十二届。
自2014年以来,临平区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南方鼓曲唱曲类)分赛区的比赛。2021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与临平区人民政府签约,中国曲艺牡丹奖(南方赛区)正式落户临平区。此次是临平区第六次承办此项曲艺盛会。
临平赛区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46个入围节目,参加人员600余人。临平赛区分为4场比赛、1场汇报演出和3场曲艺集市活动。范军、翁仁康、盛小云、梁玉嵘、巩汉林、金珠、鞠萍、邵峰等知名艺术家出席临平赛区活动。
临平是全国文化先进地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现地化先行区、连续八年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全省第一,被中国曲协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临平与中国曲艺牡丹奖缘分深厚,打造的参赛作品也是精彩纷呈、质量过硬,其中杭摊《青凤收徒》《美丽的眼睛》《美丽的红马甲》《夏母训子》《淑英救弟》、小品《抢“地盘”》更是连续六届斩获中国曲艺“牡丹奖”。
本届大赛临平区精心打造了2个原创节目——曲艺小品《追风的人》和杭摊《风雨造桥人》参赛。
01曲艺小品《追风的人》
曲艺小品《追风的人》作品讲述了保安老许以文化公司的“御用观众”为副业,经常参加会展活动赚取劳务费,他以“专业人士”自居,并打算将这作为自己的风口行业,但这次在WPC数智化国际高端论坛的会场外,老许被保安、主办方负责人一而再、再而三挡在了门外,为了展示自己的“专业性”,踩牢自认为是“新行业”的风口,老许与保安小刘和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且啼笑皆非的闹剧……作品讽刺了形式主义披着不同的外衣继续存在于社会角落,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反对形式主义任重而道远。
02杭摊《风雨造桥人》
杭摊《风雨造桥人》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桥——广济作桥的传奇故事。商人陈守清为修桥捐出全部家产,从杭州一路北上,苦行募捐,在京城巧遇周太后,却被误认为骗子,最终陈守清以自身传奇经历感动了周太后出手相助,广济桥得以建成。作品展现了造桥人陈守清一言九鼎、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高贵品质,为大运河注入更多精神文化注解。
本届大赛举办之际,恰逢临平非遗季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曲艺氛围,展示曲艺、民间技艺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在临平大剧院比赛现场外围打造一条“曲艺也疯狂”的江南集市巷道,将各类曲艺摊位、非遗摊位交错排布,你方唱罢我吆喝,此起彼伏,循环表演,互动体验,即回归了曲艺文化最本源、最亲民的呈现方式——“撂地演出”,又营造了曲艺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的氛围感,凸显出“曲随时代、艺为人民”的新时代曲艺精神。
其中曲艺摊位设有莲花落、杭州摊簧、评弹及街头杂耍等项目,在悠扬的乐曲、婉转的唱腔、幽默的说白、细腻的表演、即时的互动,生动呈现“曲艺范儿”和“临平味儿”。
而非遗摊位则选取杭州本地非遗项目如朱炳仁铜、塘栖茧圆、传统茶食制作技艺、王元兴特色菜点烹饪技艺、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簪花妆造、晚峰榫卯等,秉持当代非遗传承发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将杭州和临平的代表性非遗项目进行活态展示,为群众提供非遗互动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非遗魅力,进一步增进群众对非遗的认识。
来源:临平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