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
非遗家训

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钱王祭”

元宵钱王祭.jpg


“元宵钱王祭”是杭州特有的元宵习俗。古吴越国国主钱镠因其在疏浚西湖、兴修钱塘江捍海石塘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为后人所纪念,民间流传在元宵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八举行“元宵钱王祭”这一特别的祭祀活动。


杭州的元宵钱王祭随着历史的变迁,一度衰落。2008年,钱氏家族后裔和地方热心人士发现了由钱王三十二世孙钱惠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手书而成的《元宵祭规条例》,内容尽显吴越时期皇家气派。手抄本中“公议另订元宵祭簿,各支存一本”,致力于继承祖先传统,坚持祭祖仪礼。此《祭规条例》被发现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钱氏后裔们于2008年起恢复举行已中断了140年的“元宵祭钱王”活动,每年正月十八,举行盛大的祭典。


祭祀大典条例繁复,供奉台上要摆上红绸绑扎的牛、猪、羊三牲及五谷瓜果,寓意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丝帛炫彩;祭祀台下全场肃立,进行9个祭祀环节,分别是击鼓撞钟,供放祭品,献上钱王故里的圣土圣水,钱王后裔代表敬献花篮,上礼香,恭读祭文、齐唱《钱王颂》曲,献祭舞,恭读《钱氏家训》,行礼等,仪式过程均按照《规例》中所记载的进行。侄孙辈到祠拜祖时,各给素饺、馒首(馒头)两双,中堂祭祖毕,将暖茶尊给宗长。


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的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原称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1957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毁。2003年重建,900多年来,历经沧桑,几经毁建,所存八字墙是原建筑仅存遗迹。


钱氏后人出类拔萃,人才济济,出现了当代政治家钱其琛、钱正英、钱复,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国学大师钱钟书、钱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都是心怀家国之人,真正践行了“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的钱氏家训。这种情怀、这种文化,都是值得大家纪念与传承的。


2009年,元宵钱王祭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