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
钱氏遗迹

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1_副本.jpg


白塔位于白塔岭上,与六和塔遥遥相望。白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末期,是吴越王钱弘佐为祭祀江神而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形态看,白塔完全模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形制,按比例缩小,全用白石精工雕琢砌叠而成。外观八面九层,逐层收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廓挺拔秀美。每层有腰檐和平座,顶置铁塔刹。塔身四周遍刻经文,门两侧浮雕佛像、菩萨像,线条纤柔,形象逼真。塔基下为磐石,上为须弥座。


座身各面都刻满经文,座上置塔身。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等,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惟妙惟肖。


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形式大约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后来逐渐影响到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并成为元、明、清时期南方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筑塔形式。闸口白塔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因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白塔是珍贵的文物,为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时间:全天

地址:上城区南星街道白塔岭社区白塔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