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
六和塔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塔与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的杰出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所在地原为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住钱塘江潮水的危害,决定建塔镇潮。塔名取佛教语中“六和敬”之义,即“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命名为六和塔。时塔身九级,高五十余丈。塔由延寿、赞宁主持督建,故同时建成的塔院取名为寿宁院,俗称大和寺,不久寺以塔名,改为六和寺。
吴越国立国之初,曾三面受敌,只能依靠水路沟通中原与海外,钱塘江成了最重要的通道,“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而六和塔撑空突起,跨路俯川,塔顶设灯光以作钱塘江夜航标志,故时人有“灯通海客船”之句。
六和塔是典型的中国八棱形楼阁式宝塔,这种正八边形建筑平面在宋朝时最为兴盛,形如八卦图,结构稳固、匀称,有利于减弱风力、抵御地震。
塔身为八面七层,高59.89米,占地890平方米,塔外各层檐角挂有铁铃,共104个,风吹铃动,声音清脆悦耳。外面十三层木壳中,六层封闭,七层与塔身相同,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
六和塔的总体结构由外向里,七层砖砌塔身每层平面内外双槽,塔内每层的中心都有一个小室,小室外面为内回廊。每层平面可以细分为外檐木墙、外回廊、内墙、内回廊、塔心室五个部分,延续了五代双套筒结构。塔顶是八角攒尖顶,上置塔刹,塔刹为葫芦形。
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是杭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 。六和塔内砖雕近两百方,塔内须弥座上,雕有花卉、飞禽走兽、飞天、伎乐、迦陵频伽等纹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实物资料 。
时间:夏令-07:00-17:30;冬令-07:00-16:55
地址:西湖区之江路16号,钱塘江畔月轮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