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
钱塘故事

钱王射潮

钱王射潮_副本.jpg


吴越国王钱镠时期,钱塘江潮泛滥成灾,汹涌的潮水肆无忌惮地淹没良田、捣毁民居。城内也常常水漫金山,老百姓出门打个酱油都要坐船。


为了阻挡潮水,钱镠下令修筑海塘,以竹木为桩,中间用巨石加固,再加上榫卯结构,建成梯形阻挡浪潮。设计很周密,海塘修筑起来却非常不顺,因为不合时宜的潮水总是汹涌而来,两岸的堤坝总是这边才修好,那边又被冲塌了。


修堤官猜测是潮神伍子胥在与人作对,发泄怨愤,钱塘潮吞天沃日之势就是他一生屡遭冤屈的不平之气。


于是钱王和大臣商议后在吴山搭起一座高台,率领一班文武大臣,向伍子胥致祭祈祷。


但这之后堤坝再次被冲毁,钱王心想都说先礼后兵,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便朗声说道:“小小潮神,何须惧他!我倒要好好会一会他。传令下去,召集一万名弓箭手,在八月十八这天,等候在钱塘江两岸!”


传说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这一天潮头最高,水势更是排山倒海,凶猛无比;而且潮神会在这一天,骑着白马跑在潮头上面。


很快到了约定之日,钱塘江边早就搭起了一座大王台,天刚放亮,英姿勃发的钱王就已经登上高台,观看动静,等待潮神到来。可是,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一万名精锐的弓箭手却被宝石山狭窄的山路阻挡,没办法准时到达,而是陆陆续续地出现。


钱王跳上马背,飞也似地来到了宝石山前。他跑到山巅向四下瞭望,只见这山的南半边有条裂缝,便坐了下来,两只脚踩在山的裂缝处,用力一蹬,这山竟然被他一下蹬了开来,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全部弓箭手就通过这条大路,顺利赶到了江边。从此,这里就叫作“蹬开岭”(位于宝石山蛤蟆峰)了,钱王那一双奇大无比的大脚印子,直到今天还深深地陷在石壁上面。


赶回江边,钱王再次登上大王台,这时,一万名弓箭手也已经排好阵势,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江沿岸的百姓,受尽了潮水灾害,如今听说钱王要射潮神,都争着前来观战助威,几十里长的江岸,黑压压地挤满了人。


此时,天色暗了下来,狂风大作,大风将王旗吹得猎猎作响,钱王迎风叱道:“无德潮神,毁我良田,害我黎民,还不速速退去!”


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们听到大王的怒叱,都欢呼起来,那声音就像雷吼一样。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飞速滚来,愈来愈快,愈来愈猛。大家神情凝重,紧张地盯着江面。钱王安抚众人:“大家莫慌!拉弓,搭箭。”说着,他解下自己那张紫檀木制成的强弓,取出铁箭,拉紧弓弦。


再看江上,白线已变成滔天巨浪,就像爆炸了的冰山、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腾翻卷,直向大王台冲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话音一落,他抢先就“嗖’地一箭射了出去。


这时,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箭如飞蝗,射了一轮又一轮,转眼就射出了三万支铁箭,原本冲向岸边的潮头竟就此转了方向,东趋西陵(今滨江西兴)而去,此后三日亦不再来袭。民夫们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施工,终于将海塘筑成。


除了修筑海塘外,钱镠还命人运巨石,用竹笼装起来当地基,在今天候潮路和江城路的交叉口建了一座城门。这座城门在当时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竹车门,后来改名为候潮门。


从此,杭州不再受到江潮的侵害,河渠也不再受到咸涩海水的侵入,天长日久,盐碱地也逐渐淡化了,适宜耕作。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的功绩,就把当时钱王所在的江堤称为钱王堤,把钱王射潮处称为铁幢浦,现名为直箭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