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
钱塘故事

《有美堂记》

微信图片_20240517100044_副本.jpg


嘉祐二年(1057)九月,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挚向仁宗赵祯打报告,请求外放出任杭州地方长官。


这件事的背景是,那些年两浙地区灾荒不断,民生国计堪忧。而梅挚因为曾在苏州为官,了解东南地区实乃大宋的经济根本,朝廷与契丹维持和平的“北事”也好,与西夏拉锯争战的“西事”也罢,很大程度上都得依赖江南赋税的支撑。所以他便很想去杭州有番作为,也是为皇帝排忧解难。


赵祯对梅挚的自告奋勇非常高兴,马上批准了这个请求。梅挚临行前,从未到过杭州的赵祯给这位爱卿写了首诗:“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暂出论思列,遥分旰昃忧。循良勤抚俗,来暮听歌讴。”


皇帝原创一首诗送别和勉励臣下,显得特有文化品位,也让梅挚很激动。到杭州后,梅挚以皇帝诗中的第一句话,给杭州州治(今杭州凤凰山下)衙署内的一座建筑命名为“有美堂”,还意犹未尽,干脆在城内吴山上建了一座“有美堂”。


梅挚在倾力建好“有美堂”的同时,去请自己的老朋友,也就是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出手,写一篇《有美堂记》。可是,梅挚前后六七次写信或派人去汴京请欧阳修妙笔生花,对方总是婉言谢绝。一晃两年过去了,“有美堂”的这篇文章依然付诸阙如。


到嘉祐四年(1059),梅挚被朝廷另有任用。离开杭州时,他仍然惦记着欧阳修的这篇文章,他再次捎信给欧阳修说,虽然我离开杭州了,但《有美堂记》是你欠我梅挚、欠杭州、欠官家的债,必须还!不然的话,我会一直追着你讨债,直到你答应了。


欧阳修为什么一直没有应下这个事呢,是因为他和仁宗皇帝一样从未到过杭州,皇帝可以根据书本或耳闻写上几句诗,他这篇《有美堂记》却不能依据传闻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干货”啊。


碰上梅挚这么难缠的一个主儿,欧阳修也是没办法,最后也只好答应下来。


欧阳修重新提起笔来开始思考,他瞄准了杭州何以成为皇帝所说的“东南第一州”这一问题,转了转脑子,很快便以史家的独到眼光,给出了历史性的解答。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把杭州与建康(今南京)作了一个比较性的分析,说这世上既是四方百货所聚、物盛人众是为一方都会,又兼有山水之美、让人富足优游的城市,只有金陵和杭州这两个地方。然而这两个地方在五代时,都趁着天下大乱而自立为王(指南唐国和吴越国)。大宋立国,天下归一,但南唐却很不服气,结果被一场战争给灭了。所以,如今的金陵城,是一片战后的残破景象,叫人看得心生凄凉之感。


吴越国却不然,五代时始终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最终纳土归宋,和平统一。所以你今天再看这座城市,人居建筑华丽,山水风景绝美,而且百姓富裕安乐,四海舟船往来。可见,杭州成为一座繁华城市,自有道理。而这座“有美堂”,它的“有美”确确实实有其独特之美,美的背后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美堂记》解答了仁宗皇帝“东南第一州”的命题,这便是吴越国三代五王为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章反映了杭州当时的城市美丽、生活精致、交通发达、贸易兴盛的一个全景,所谓“东南第一州”的杭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美丽宜居的首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