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
钱塘故事

吴越国市集

吴越市集_副本.jpg


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杭州成为大运河南端的起讫点,北上可达扬州、洛阳、北京。钱塘江在此与大运河交接,南下与衢州,睦州、处州、婺州相通,西向与宣州、歙州、饶州、信州相连,更远与福建八州往来。乘着潮水溯江上下,船上满载南北四方货物,在杭州集散中转。杭州城内亦有重要水道沟通,盐桥河承运河水,茅山河接钱塘江水,清湖河引西湖之水,组成四通八达的水路,集市沿水成街,聚成“东南名郡”,有“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南来的商户,从福建、广东、温州、越州,甚至占城等东南亚各地运来宝货无数:北往的舶舨,贩运乌桓、契丹等地马匹、毛皮等物。大批发商在此交易数量巨大的盐鱼米绢。自吴越国定都杭州以来,杭州集市“东眄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东南为甲,事兼华夷”,富庶得俨若“地上天宫”。


城南军市


瑞石山子城双门之外,盐桥河的最南端,便是碧波亭。从梅家桥下引了茅山河,东流与保安水门横河相合。被龙山、浙江两座复式船闸过滤了泥沙的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往此处注入,再往北直行,迤逦至天宗水门而出,最后汇入宝德门、北关门外的大运河,这是杭州城内由南至北最贴近钱塘江的茅山河道。茅山河道西侧,夹盐桥河两岸,自北向南分别驻扎着福州营、青字营、大路营、马家营、宝剑营和白璧营六营劲旅。离碧波亭最近的,是南边的宝剑营与白璧营,亦离牙城最近。


营兵们休假时,设在白璧营前的军市开张,从北边钱塘赶来做买卖的百姓,跨过盐桥河,沿着茅山河西岸摆出了各式各样的货物,起劲地吆喝着。吴越国的营兵们军饷给得足,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见着有用无用的东西,只要一时兴起,眼都不眨就买下了。


城南军市便成了趋利商贩们簇拥之所在。这军市因是贴着茅山河,显得狭长局促,略多几个营兵们并行,就会把铺席前的空地都挤满了。春酒梨花白是所有货物中卖的最好的,而最多的货物是雕版佛经。


每日里,从城外运河摇进数百艘商船,载了米帛盐鱼,进市贩卖。钱塘自东汉末撤县之后就没有了市墙,南边隋朝大将杨素营建杭州州城,北边县治之侧依旧逐河而居。到了唐末,坊市分离的制度早已弛废,钱塘市更是混杂在民居之间,铺店鳞次,旗幡招展,市声盈水,终朝不歇。这集市的货物大都是百姓日常须臾离不得的,稻米粟麦、蔬菜水果、水产、肉类、酒类、糕饼等自不必说,更有染房、针铺、估衣、伞铺、纸坊、邸店、柜坊、质库、寄铺、车坊、脚力店等一间挨着一间,每日里行人来往,川流不息。


龙兴寺槐市


龙兴寺前的槐市,本是官学书生们聚起来卖书的地方,渐次也兼卖其他旧物,日积月累,竟演变成一个二手市场。大家都把日常不用的东西拿到龙兴寺前集市卖,也能换几个小钱。来此买卖的,大多是中等人家,卖些寻常用品。也有专门收旧货的商人,会把些个半新不日的金银器来贩卖,虽精致,但因是旧物,只好折价出售。中等人家买不起太新太贵的首饰,到此间淘两件日货刚好合适。也偶有胡商来此买卖。


桐庐榷茶场


桐庐是富春江与分水江两江交汇处,水路东接杭州,南下婺州,西通徽州,十分便利。加之此地早就有桐君老人煮茶的传说,久有采制茶叶的习惯。故而自中唐起,官府便在这里设立了榷茶场,成为江南地区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各地商贾都在这里交易茶叶,胡商也有不少,榷茶场繁盛时每天的交易额竟达百万缗之巨。有些胡商就在这里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