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西湖和运河中心线上的墨香之地

中【05.20-05.24】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西湖和运河中心线上的墨香之地.webp_副本.jpg


在杭州,如果说西湖是精神的坐标,那么武林便是以前杭城市中心的图腾。淡淡的墨香,从西湖和运河的烟雨中流淌出来,骨子里的高贵,越发历久弥香。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就是西湖和运河中心线上的墨香之地。


5月18日,位于杭州拱墅武林核心商圈的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01 99米高度俯瞰武林


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部园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0705.95㎡,主体建筑22层,建筑总高度99.9米。


主大楼整体以“墨”和“书”的元素作为视觉标签,在建筑形态上,宛如一本厚厚的典籍,矗立在千年运河畔。整体建筑设计巧妙运用“借景”与“对景”的精髓,将翻动的书页与西湖、运河形成妙趣横生的融景联系,极具立面展示性与城市标志性。


该产业园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新址,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浙江省出版业有史以来单体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建设工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部、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所属十余家企业,以及多家与出版产业链协同的外部企业均已入驻园区,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集群。


开园当天,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西湖大学、科大讯飞、机遇集团5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学术出版、“出版+文旅”、“出版+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出版+”生态圈。园内还举办了“万物有趣,一书一世界”游园活动,读者朋友们可通过印章打卡、体验雕版印刷术等活动沉浸式参观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了解浙江出版。


此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落子拱墅,将壮大拱墅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激发“数智+文化”新活力。


02打造高品质配套设施


多年来,拱墅区依托大运河沿岸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加大对辖区内工业遗存的保护开发,至今已迭代培育文化产业园(街)区19个,总面积近170万平方米,日渐形成了以创意设计业为引领,新闻出版业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优势,是杭州乃至浙江省文创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与传统文化产业园不同,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富有出版特色与数字气息。产业园由主楼浙江数字出版大楼和裙楼构成,除综合办公外,还设有新华书店特色门店、全功能按需出版数字印刷服务中心、版本馆、融媒体中心等多种业态功能和各类商业配套,是集团推进融合出版、书店转型、智慧印刷、版本保护的实践缩影。


其中,新华书店特色门店面积共435平方米,由浙江人文展陈区、图书陈列区、休闲阅读区、文创礼品区、数字展示区五部分组成,是杭州市中心继解放路新华书店后又一复合业态书店。


全功能按需出版数字印刷服务中心所在地是当年浙江新华印刷厂印制《毛泽东选集》的保留建筑,具备按需印刷、数字资产管理、印刷文化课堂工业旅游、工艺设计策划等多种功能。


版本馆是集团图书、古籍等文献的存储、利用、借阅、数字化运用场所,收藏了孤本、善本等精品出版物、珍贵手稿及实物,以及各出版单位图书样本和获奖出版物。


融媒体中心主要用于数字出版、电、声、视以及虚拟增强现实产品的集中制作与展示互动,可满足出版物图文制作、短视音频制作、直播等多种需求。


03构建杭州文化新地标


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以出版联合集团为核心引导数字文化产业的衍生、聚合、多元化发展,在园区实现产业社区化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强运营完善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以构建产业生态,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和聚集效应。在核心产业深度发展的同时,孵化具有集群效应的产业链企业。


同时融入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构建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相结合的产业社区模式,将工作场所、休闲方式与社交空间相结合,打造生态型、标志性、体验式园区,为项目不断地注入活力与动能,助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将向社会开放,为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提供交流场所,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阅读服务。同时,还将招引更多出版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着力打造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文化消费+社群融合”的文化综合体,构建浙江新时代城市中心文化新地标。


来源:拱墅发布、浙江摄影出版社、杭州会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