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 | 杭博与亚运三馆再利用:共绘“赛”“会”之城新篇章
杭州,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和第19届亚运会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国际化的视野,迈向国际“赛”“会”之城的新征程。而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博)和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三馆不仅见证了杭州的辉煌时刻,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独特的“幸福密码”。
01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杭博和杭州,可谓“共成长”。
作为坐落在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地标之一,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设计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意蕴与现代简约风格,与亚运三馆(杭州奥体中心的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大小莲花组成颇具城市封面影响力的“亚运天团”。
02与杭州共行,展现钱塘江畔的江南韵味与现代风采
杭博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不仅拥有9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还拥有61个会议室,包括3000平方米的大会议厅,1800平方米的新闻发布厅以及1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满足城市会展和文旅的多种需求。
2016年9月,杭博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主会场和杭州一起亮相世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23年9月,作为杭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服务、主媒体中心(MMC)场馆及餐饮服务、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赛事运行、中宣部指挥中心和志愿者中心服务保障方,借亚运东风,杭博不仅再次和杭州一起成为成为国际焦点,也成为了全球媒体看杭州的一个重要窗口。
“高位出道”之后,杭博也彻底激活了杭州这座城市的“会展潜能”——开业首年即盈利,全年营业收入位列国内场馆前列;截止2024年4底,杭博开业以来共接待会议活动超过8000场,展览超过330场,展览规模面积超过3900万平方米。
03助力杭州打造国际一流“赛会之城”
近年来,杭博不断优化自身发展脉络,成为集会议、展览、餐饮、旅游、酒店、商业、写字楼、主承办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综合性场馆,积极寻求突破。
如今,杭博作为国内“第六代会展场馆”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更是在开发场馆的流量价值中不断探索,打造“会展+”生态圈——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举办的“宋韵博奥·风雅集”就是一次最好的论证。
“宋韵博奥·风雅集”是杭博首次自主举办的市集活动,利用演唱会、展览和休闲市集一体化的呈现方式,深度联通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及自带的北辰大酒店、“麦可爱”“氢玖”“杭博·希客”等品牌,实现“会展+文旅”的完美结合。
这个“圈”还在不断扩大,明年年底,杭博二期将全面建成。建成后,杭博一、二期展览规模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米,会展场馆规模将跻身全国大型会展综合体前列,通过为地方搭建舞台,杭博助力杭州加快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会”之城!
04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三馆
5月16日,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一行到杭州亚运三馆项目调研演出经济、赛事经济工作。
位于钱江世纪城的亚运三馆总建筑面积近58.2万平方米,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全面建成。体育馆、游泳馆总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采用双馆合一设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馆连体式建筑。
体育馆参照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比赛场馆设计,可容纳观众18000人,是浙江省首个能实现“冰篮转换”的场馆,也是杭州唯一的室内万人体育馆,杭州亚运会期间承担了篮球比赛任务。
游泳馆是一座集游泳跳水比赛和训练为一体的专业运动场馆,总建筑面积53959平方米,可容纳观众6000人,座位仅次于“水立方”,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大的室内游泳场馆,设有比赛池、跳水池、热身池、儿童池、亲子池五个水池。杭州亚运会期间,承担了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三项比赛,先后产生53块金牌。今年,“浙江省游泳队训练基地”和“浙江省游泳队后备人才基地”也在此挂牌成立。
综合训练馆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外观设计取意“玉琮”,包括训练中心、五大中心、运动员宿舍及配套用房等设施,能满足室内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击剑、壁球、拳击、跆拳道等运动条件,亚运会期间承担了篮球、排球、手球、摔跤和跆拳道五项赛事的专业训练。
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强调,后亚运时代要用好宝贵的亚运场馆资源,放大亚运效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努力实现场馆效益最大化;要建立健全协调运营机制,进一步加大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的联动开放程度,在大型活动保障、惠民开放、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要把杭州奥体中心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深度挖掘文旅资源,培育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升级消费体验,拉动演出经济、赛事经济加速跑。
未来,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三馆将继续聚合体育、文化、演出、餐饮、休闲、社交等多元业态,搭建一站式运动休闲消费的新空间,持续落地高层级赛事和高水平演出,迅速提升场馆知名度,为杭州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微信搜索“杭州奥体AT中心”小程序,可以预订游泳馆以及综合训练馆的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
来源:杭州第19届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