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杭州摩崖造像丨江南少有的石窟造像——石佛院造像

中【04.08-04.12】杭州摩崖造像丨江南少有的石窟造像——石佛院造像.webp_副本.jpg


石佛院造像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云居山南麓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后。


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吴越国王钱元瓘建瑞隆院。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名宝严院。


南宋时改建为开宝仁王寺,院内有垂云亭、借竹轩诸景。


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增建一佛阁,理宗亲书“无量福海”四字,制作匾额赐之。院在明代时毁坏。


当初,在建瑞隆院时,钱元瓘命匠人傍山凿造佛像,即今“石佛院造像”。历经千余年,现尚存石佛造像五尊,中为“西方三圣”,两侧分别为智者大师和行修大师。


“西方三圣”造像,居中为阿弥陀佛,石像高600厘米,头部残缺;左为大势至菩萨,像高441厘米,面目尚清楚;右为观音菩萨,头、手均不存,残身高339厘米。三佛均为立像。


智者大师像高500厘米,呈跏趺坐于圆形佛龛中,造像基本完整,仅鼻部有损;行修大师佛龛较小,高260厘米,风化严重,几乎不能辨认。


石佛院作为五代造像,虽然风化较为严重,但我们依旧能通过很多细节,包括造像的衣着、装饰的线条、佛像的面容等,感受到它们当时的风华。五代造像延续了晚唐造像的风格,通过观览石佛院造像,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它们“褒衣博带”的美感。


“西方三圣”是五代吴越国最常见的造像题材,也是现存杭州最高的摩崖立像,是杭州摩崖造像群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地多石窟,江南赏石刻。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本就不利于石窟的保存。《南朝龛像遗迹初探》提到,5世纪初前南北佛教没有较大差异;5世纪中叶北方于文成复法之后,统治者大开窟像,提倡德业,释门徒众为求自身解脱,更加重视禅观,所以大规模的石窟造像在北地较为多见;而江南佛教重义理、尚谈论,不重苦修,更重视修建宏伟壮观的建筑。所以江南一带,像石佛院这样的石窟造像是十分少见的,这更进一步体现了石佛院造像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199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对石佛院环境进行整治,对造像及岩体进行了一定的保护。


来源:名城杭州、《杭州摩崖石刻》、杭州万松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