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喝!这些非遗传承下来是有原因的!
01“西湖龙井”省级非遗工坊
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她孕育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聚了西湖山水之精华和西湖茶人之智慧。2022年,“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优质的西湖龙井茶必须经手工炒制而成,这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炒制非常有讲究,控制火力锅温和掌握手法手势是最基本要素。炒制过程全凭手工在一口特制光滑的铁锅中操作,采用“抓、抖、搭、搨、捺、推、扣、甩、磨、压”等10种手法不断变化炒制而成,最后,干茶炒制结束,还要过筛,去掉茶末。炒制工艺环环相扣,手法独到而复杂。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所制西湖龙井,色泽翠绿、形若碗钉、香气馥郁、醇厚甘甜,有一种集“闻香、观色、观形”于一体的艺术享受,品啜之后,更有心旷神怡之美感。
“西湖龙井”省级非遗工坊建设也是由樊生华牵头,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区转塘街道外桐坞工业区块。这里场地面积大,有1200多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全,非常适合西湖龙井制作技艺的学习培训和推广。樊生华也会在这里进行讲课,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把西湖龙井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02“西湖糕点”省级非遗工坊
在中国有好多好吃的麻花,但老底子的杭州人最爱的还是这一口——在杭州的西溪湿地深处,那间开了近十年的麻花铺子“杨先生的麻花”。“西湖糕点”省级非遗工坊的建设主体,也正是杭州市西湖区杨先食品店。
杨发伟,今年41岁,是“小麻花传统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其自幼师承父亲,是手工小麻花的传承匠人。
小麻花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制作过程可归纳为:融、揉、饧、晾、擀、切、搓、扭、炸、摊十大制作过程。制作过程中的步骤,缺一不可。在具体的制作中,面粉的发酵时间、揉面的力度和时间、擀面的厚度、切面的宽细,油温的控制都直接对麻花的口感和形状产生影响。
为了传承和发展手工麻花,将手工麻花定位为“有文化品位的现代休闲食品”,让传统麻花和城市景点产生关联,打出本土特产的文化情感牌。
目前杨先生糕点在杭州有多家门店,但最让人喜欢的还是西溪湿地店。每每路过,都要忍不住走进去挑上几款糕点、带上几罐小麻花。
喜欢糕点的小伙伴还可以来杨先生糕点文化体验馆亲自感受一番,在“香甜可口”的非遗糕点中,更真切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03“九曲红梅”省级非遗工坊
九曲红梅是浙江省“九绿一红”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可以称得上“万绿丛中一点红”。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由于九曲红梅是用西湖龙井这样的顶级绿茶树种来做红茶,所以它天然具备了绿茶的特性——高氨基酸、低茶多酚,造就了绿茶特有的“鲜活”感,与绝大多数红茶主打的醇厚口感,形成明显差异。
“九曲红梅”红茶素以“形如鱼钩、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似红梅”而著称,这主要得益于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
其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阴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烘焙结束后,用竹茶筛过筛去末,再进行分级包装、贮存。
“九曲红梅”省级非遗工坊建设主体为梅龙草堂,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茶镇慈母桥村青龙山1号,是集传统工艺制茶、现代工艺制茶、传统工艺制茶培训基地、恒温成品茶叶仓库、传统工艺非遗文创空间、茶文化主题图书馆、非遗茶文化产教融合教育实践基地等为一体的传统红茶非遗工坊。
工坊负责人是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鲁华芳,她通过20多年的深入钻研,探索出一条九曲红梅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对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梅龙草堂传统红茶非遗工坊看看吧!
来源:西湖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