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龙则灵——游如画山水,寻西湖龙影
要说杭州什么景点与龙年最匹配,必然绕不过玉皇山,登上玉皇山,探访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建天龙寺时雕凿的天龙寺造像。下山之后可以乘坐西湖龙船于湖面畅游一番,再探访韩美林艺术馆正在展出的龙主题展览,欣赏馆内独特的龙雕塑。趁着天色没暗,再去黄龙洞寻古探幽,感受“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禅意。
01天龙寺造像
玉皇山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远望如巨龙横卧,上山的石阶已经被苔藓之类的植物染成了灰青色。这条拥有千年历史的石阶山道,现在已经成为杭州市民登山的必选之路,登山后便可探寻隐于山林中的吴越遗珍——天龙寺造像。
天龙寺造像位于慈云岭西南侧天龙寺后的山岩上,雕凿于北宋乾德三年(965),为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建天龙寺时雕凿。南宋建炎三年(1129),天龙寺毁于兵火,之后重建,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现在的寺院是80年代依古时格局重建的,造像也经过了一定的修补缺损,在上面建了佛阁作为保护。
天龙寺造像共有龛窟3个,摩崖造像11尊,题材为弥勒佛、无量佛、水月观音、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力士、飞天等。天龙寺造像有东、中、西三龛,中为主龛,位于最高处,一铺七尊。
天龙寺造像造型生动、雕刻精美,为吴越造像艺术的代表之一。天龙寺造像有着鲜明的五代时期风格,承袭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艺术特征,圆熟洗炼、精致细腻,又颇具江南特色。
02西湖龙船
龙腾湖上,大吉大利!龙年新春西湖上最耀眼的明珠当属“荃桡号”龙船了。
南宋西湖上曾有一艘叫“荃桡”的御舟,后元代画家王振鹏描绘南宋皇家游湖场景时,将此船也画了进去。2004年西湖游船公司按照王振鹏画中样子设计制造了“荃桡号”。
03韩美林艺术馆
坐落在世界文化名城杭州西湖边植物园腹地的韩美林艺术馆,是一处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相关的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与对外交流于一体的艺术空间。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共设7个展厅,包括足迹、雕塑厅、公教厅、绘画厅、工艺厅、综合艺术厅、学术研究厅,展品2000余件,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韩美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无限的创造力。观众可以免费在这里欣赏到他所涉猎的丰富的艺术门类和众多的艺术作品,感受韩美林先生对杭州的那份执着与深厚。
韩美林的雕塑《九龙盘珠》位于西子湖畔的杭州植物园内,高9米,由青铜铸造完成,表面贴金箔,雕塑的设计参考了夏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造型,同时融合楚汉风格特征,借用了传统意义中鼎的范式,用基座托起一颗灿烂夺目的金球。九条金龙栩栩如生,一颗龙珠跃于空中,金龙在空中飞腾盘旋、上下翻滚,争先恐后地嬉戏龙珠。
2024年1月27日,“龙”的传人 “绘”写中华——2023年青少年生肖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在韩美林艺术馆开幕。
展览以生肖“龙”为主题元素,共汇集155幅2023年青少年生肖绘画大赛优秀获奖作品,作品出自全国中小学校6—18岁的青少年参赛选手,作品涵盖版画、水墨画、水彩画、手工艺等综合创作技法,作品构思上妙趣横生。以天真之眸观龙韵气象,用童心妙笔诉说文化之诗,展现龙的风采,吐纳龙的气势,传承龙的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龙”承载着中国人共通的文化符号,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对龙的艺术化表达,更是通过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共有的情感价值。展览时间持续至3月3日。
04黄龙洞
黄龙吐翠位于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山麓修竹茂林之中,即黄龙洞,“新西湖十景”之一。传说,南宋年间江西黄龙山有个名叫慧开的禅师来此登山求雨,山后一石突然开裂,裂口犹如“龙嘴”,汩汩喷出一股清泉,一时传说黄龙随慧开飞来,因而得名黄龙洞。
黄龙洞将流水清池、亭廊松竹浓缩在山岙之中,园内松竹交翠,生机勃勃,有十几种珍贵的品种竹,是赏竹的最佳处。黄龙景区以“缘”为主题,“龙”为主景,将“缘景”和“龙景”有机结合,满山茂林修竹,青翠欲滴,到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以“黄龙”为名,自然少不了“龙”这一大ip——
云龙漏窗。九龙神态各异,无一不气势雄伟、蜿蜒回旋,清晰可见的龙纹、龙须让九龙石刻栩栩如生。
龙首喷泉。置龙首于石间,张目鼓鼻,掀唇翘须,有水自龙口流注,确是“黄龙吐翠”景。
黄龙洞,从原来的佛教圣地演变成道教圣地,又到现今的黄龙洞圆缘民俗园,在曲折深邃、含蓄丰富的景观中,龙元素的彰显无处不在,龙文化的传承一以贯之,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来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