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杭州年 | 千岛湖寻龙记
龙运福年,龙行龘龘!在古代,人们崇拜龙,或许是因为崇拜它的力量,而如今,龙慢慢演变成一种吉祥的代名词,它腾空而起的样子成为了好运的象征。
在千岛湖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龙元素无处不在。开年第一站,一起去寻找“龙的踪迹”吧!
01大墅儒洪“赶十八”板凳龙
儒洪村的“赶十八”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为了怀思时任严州知府的儒洪村才子程炳任对黎民百姓所做的贡献。农历正月十八恰是程知府诞辰,儒洪村祖辈便把正月十五元宵节,改至正月十八闹元宵,代代沿袭,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每到这一天,儒洪村的村民们便舞龙灯、耍狮子、演大戏,庆贺程知府诞辰。
02大墅水龙节
大墅村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年盛夏,久旱无雨,凤林溪只见卵石不见水流。百姓四处寻找水源抗旱,族长带领大伙拜地祭天,但都没有效果。老族长累的精疲力竭,朦胧之中,只见一条乌龙闯入他的院子。乌龙跟族长说自己是凤林溪中的一条水龙,它看大伙儿求雨心切可以提供帮助,但是需要村民们配合。于是老族长立刻招来众族人,按照水龙的吩咐行动。最终瓢泼大雨恩泽大墅,人们在大雨中互相泼水狂欢。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十八。
为了感谢凤林溪的水龙,也为了期盼有个“水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成,从那年起,不管是否有水龙飞临大墅上空,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都要举行“水龙节活动”。
03佛岭后板凳龙
佛岭后村板凳龙起源于明末清初,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到元宵夜,每家每户都派代表把自家用的板凳扎好作为“龙体”的一部分,背到村前空旷处进行拼接,形成一条长达近百米的板龙灯。板凳龙由一百多节组成,足有200多米长,龙身上装了彩灯,板凳龙在夜间穿过村头巷尾,宛如一条火龙,甚是威武壮观。佛岭后板凳龙在本地也叫“撑龙灯”,是用来祈祷来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人安康,除灾去病的民俗活动。2022年,佛岭后板凳龙与花灯结合编创舞蹈《屏门龙灯》,荣获杭州市第十一届“风雅颂”民间舞蹈展演金奖和组织奖。
04姜家九龙柱
九龙在天,神采飞扬,协韵共生,展示了人民群众不怕苦难、追求和美的场景,载歌载舞,共享美好生活。
05鸠坑茶龙
鸠坑茶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茶龙”既是对杭州宋韵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祈愿新年风调雨顺,神龙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腾飞于山间茶海。
06威坪叶家村板龙
龙头到,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正月初三初五,一条巨型板凳长龙在夜色中来回穿梭、舞动,让人目不暇接。
07汾口草龙
淳安汾口草龙,始于明代隆庆(1566-1570)年间。
据传,有一年该村发洪水的前一个晚上,一条老龙托梦给赤川口村村贤余四山,说它藏匿于村后洞内,将借洪水之际出山,要求村民们伐竹搭笕,将洞水引到村外溪中,以助其从水笕游出。否则一旦出山会给村民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第二天早上,余四山按梦中所示召集村民,砍竹拱笕,老龙果真从水笕中游出。洪水慢慢消退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这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了纪念这条益龙,村民当晚就利用土材料毛竹、稻草、柴枝条,扎成一条长长的草龙,在村里舞龙,以示纪念。从此,赤川口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扎草龙、舞草龙,一直到现在年年如此,代代传承中秋舞草龙的习俗,从不间断。
来源:千岛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