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我配拥有三折叠吗?来临安,怎么折都有!

“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最近这句广告词上口又上头。当“三折叠”邂逅临安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地势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临安的三折叠都藏在地势里。作为浙西边陲的小镇,一条杭徽高速贯穿其中,连接着浙皖两省;域内好山好水好风光,沿着东/中/西构建了“青山湖秀水圈”“大天目名山圈”“浙西天路户外圈”。


三大圈层各具特色,使得临安的山川陌上,处处皆景,全域俱美。不仅有江南水乡的风情,也有高山流水的风雅,更蕴含着唐古拉的风骨。


一折:青山湖秀水圈


临安东部的青山湖秀水圈,以青山湖景区、吴越文化遗址公园、文武上田村落景区等为主要节点。


尤其是抹茶森林的出圈爆火,使得青山湖成为杭城的热门打卡地之一,作为临安入城的第一道风景线,青山湖是遗世独立的存在。


如果杭城的西湖是大家闺秀,那么青山湖就是小家碧玉。这个季节的青山湖,常常被问变色了没有?


那一百余亩的水上森林,牵动着网友们想去瞧一瞧的心,一叶飘落,一夜变红;深红的水上森林在这个初冬等着大家。


当然抹茶森林也不会缺席!


二折:大天目名山圈


临安中部大天目名山圈,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闻名;

走进天目山,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静静地听着自然的声音,目之所及皆温柔般涌来,好像就可以抛下所有的凡尘恼事。


就如同徐志摩在《临安山居》中写道的“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都是你的”。


如果你想要找到这丝温暖的光,那么这个时节的天目山真的太适合了,著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也曾来这写生作画,留下了一幅《天目秋色》,至今还存放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里。

已进入秋天最佳的观赏时期的天目山,整个山野绚烂夺目,落叶纷纷飘散。


三折:浙西天路户外圈


临安的浙西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自己不得不怀疑,为何身处江南,却能领略西部的心灵。


“妈妈,人生是旷野”这句话的含金量原来在临安的浙西天路户外圈;


骑行、徒步、越野跑、滑雪、攀岩、溯溪、桨板、露营、水上运动在这里可以轮番上阵,纯纯的户外运动天堂,是运动爱好者们一起奔赴的诗与远方。


精心打造的浙西天路,以8300户外运动中心为起点,全长139公里,以G330国道、华浪线、颊浙线、河白线等道路,串联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风景区、17个自然村。


沿线拥有独特的地貌优势,野生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更孕育出山地、峡谷、古道等多种优质户外资源。


是谁还没去过浙西天路,冬天的它又将美出一个新高度啦!


文化三折叠,怎么折都韵


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浸润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临安的在地文化源远流长,一眼万年。吴越名城的历史风华、天目山脉的独有瑰宝、浙西山城的生活方式,共同塑造了临安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


一折:吴越文化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吴越文化对杭州影响深远。


1000多年前,吴越钱王缔造了吴越国,筑钱塘、疏西湖、扩杭城,成就了“人间天堂”杭州,“纳土归宋”又避免了战火,为杭州成为北宋“东南第一州”、南宋都城,“点亮”宋韵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越文化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走进临安博物馆,一边是绿水青山、江南美景;一边是重重“瓦爿墙”,掩映吴越国丰厚的历史遗存。


钱宽水丘氏墓、康陵马王后墓的三件国宝级文物、数十件一级文物在此展陈,吴越国时期灿烂的文化积淀,在金银纹样的流光间,在白玉青瓷的春水翠色里大放异彩。


吴越文化是鞭策后世的精神遗产。钱镠曾先后制定“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后人据此整理成《钱氏家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据,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规范和教诲。


自钱镠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二折:天目文化


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天目山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天目山。


天目山文化是以天目山为载体,依托天目山自然和人文资源,聚集道、释、儒文化于一体;

融汇“大树王国”、“佛教圣地”、“自然宝库”和名胜古迹于一炉,围绕天目山的沿革,天目山人的生产生活所衍生的文化内涵。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天目山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三折:浙西民俗文化


临安的民俗文化既带有吴越文化的浓重色彩,又呈现出浓郁的浙西区域文化色彩;


拥有丰富的民间绘画、根艺、石雕、民间故事、民歌、灯彩、耕织、竹编、手工打年糕、索面等生产工艺和民间艺术。


浙西民俗文化凝聚着临安西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岛石镇株川村的石板屋文化、清凉峰镇杨溪村的忠孝文化等特色文化百花齐放;


在两昌地区广泛流传,神兽花灯、红毛狮子、湍口烫画、洪岭馒头、湍口索面等多达25项的省、区、市级非遗,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一座城、一条街、一家店,旅行有让你神之向往的山水美景,有让你流连忘返的人文纪实,更有让你挥之不去的舌尖记忆。


美食三折叠,怎么折都有味


一折:天目暖锅


临安区丰富的水文条件与多山的特殊地貌,赐予了秀美的自然山水,孕育了丰饶的物产和深厚的底蕴。


天目暖锅以“天目”冠名,一个“暖”字,以温文尔雅的文火,成就锅中的美食。


据《临安县志》记载:临安於潜西北部和昌化地区喜置暖锅于桌上,边煮边吃,美味倍增。地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山区农民,在寒冷的冬季为了抵御严寒,家家都以暖锅为餐。

久而久之,暖锅成了临安的美食符号。


制作天目暖锅的食材都取自临安各地山区,清凉峰马啸的小狗牛、高虹木工山的高山蔬菜、天目山区的鲜笋、板桥放养的走地鸡鸭、河桥的江鲜·····


每一种食材都从源头甄选,临安区四季分明,独特的地貌,也为各类食材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和养分。


二折:天目笋干


笋是临安最具特色的美食,新笋破土而出,刚挖的笋肉白嫩如玉;因其口感清淡,气味清香而被大众所钟爱。


为了保存住这口鲜美,勤劳的村民们往往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方法。把笋烘干,脱去水分,就成了笋干,口感比鲜笋更有嚼劲,香味更浓。


天目笋干闻名遐迩。昔有“清笋干产黄洞东坑者佳”的记载。宋代僧赞宁《笋谱》也有“日干甚,耐久藏”,“以备蔬食,尤妙者也”的记载。


据《临安县志》记载,民国时期,笋干佳品有“早园风尖”,早园风尖产于临目、杨岭、东天目等地,焙制考究,蜷如虾形,色黄亮滋润,味清鲜美。


天日笋干的加工制作技艺独特,包括选料、剥壳、蒸煮、烘焙、上堆、复汤、摘头、揉搓、烘干、包装等十道工序。


2008年,天目笋干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折:临安山核桃


每年的白露也是临安山核桃开杆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在外工作的游子都会归家一起采打山核桃,繁忙的景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山核桃是临安最具代表的旅游特产,山核桃加工技艺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加工方式复杂,具有地域特色。


需要经历采摘、捡拾、运送、脱壳、浮子、筛选、晾晒、蒸煮、烘烤、包装等流程,才能从鲜果变成美味的成品。


对山核桃的喜欢是在于它的味道,香酥可口,从最开始的椒盐味、奶香味到现在开始出现了水煮原味、辣味、骨汤味···各种口味都来自同一种山核桃。


这样的三折叠,你喜欢吗?


来源:临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