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龙耀中华”,走进杭州的非遗世界!
天气渐寒,转眼岁末,玉兔辞岁回月宫,金龙贺喜出东海。为更好地营造2024年龙年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拱墅区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开展以“龙耀中华”为主题的拱墅区“龙”主题非遗作品展,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展出拱墅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技艺、钱塘剪纸、手工编珠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的“龙”主题非遗作品及“非遗有礼”非遗贺新年特色年货。
01蚕丝织造技艺(杭州织锦技艺)
杭州织锦是以杭产桑蚕丝为原料,以吉祥图案、名人书画为表现对象,在特制的提花织锦机上以手工织造而成的。杭州织锦的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缪在杭州设立了官营丝绸作坊“织室”。明清“杭州织造局”是三大官办织造机构之一,产品专供宫廷使用。
02土布纺织技艺
土布纺织技艺以优质棉和天然彩棉为原料,不上浆,经70多道工序手工制成。手工布柔软舒适、冬暖夏凉、透气吸汗、厚实耐洗,与肌肤的亲和力极强,是天然、健康的肌肤伴侣。又因其线条粗、纹深,不起皱,不卷边,穿着美观、舒适,成为一种当代时尚。
03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技艺
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技艺历史悠久,兴盛于隋唐,五代十国后的历朝历代,在官营织造机构中均设染院或染局,所染绸缎,专贡朝廷。杭州丝绸以“肥亮、滑爽、鲜亮、轻柔”见长,从外观的色泽光亮到手感的柔软滑爽,都取决于练、染、印及后整理技术,其中印花运用的是丝绸手绘技艺和手工水印印花技艺,呈现具有独特韵味的杭州丝绸。
04传统和香制作技艺
传统和香制作技艺是用纯天然香药,按君、臣、佐、使配伍制作香品,是我国传统制香工艺的代表,共证得古代香方1000多种用于生产。传统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的“混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以及择时、择地,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不仅芳香养鼻,更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和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具有了具有陶冶性情、颐养心灵、祛疫避瘟、健身化疾之功。
05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源于两汉,兴盛于唐宋,辉煌于明清。传统金银细工作品指金银器皿和金银摆件(金银制作的美术工艺品和实用器皿),目前扩展到金银首饰、金银佩饰等项目。
06天竺筷制作技艺
天竺筷制作技艺源于清代,号称“江南名筷”,因产自杭州天竺山一带而得名。天竺筷取生长2年以上的小苦竹为原材料,经取竹、切料、煮晒、烙花、磨头、抛光、精选、镶头、装配等十几道工艺,纯手工制作,其筷身上的火烙图案,经久不褪。天竺筷是绿色原生态产品,易清洗、不霉变,是杭州人家家必备的“吉祥”筷。
07钱塘剪纸
一双手、一把剪刀、一张红薄纸,在清脆的咔嚓声中纸屑簌簌落下,一分钟不到,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就变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艺术品,所传递出的是杭州特有的风貌景致和时代活力……钱塘剪纸结合南北方风格,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工艺剪纸的精美特征。粗中有细,有传统的外圆内方特征,也有现代装饰精美的特点。
08丝绸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
09手工泼染剪纸
吴素莲独创的手工泼染剪纸,题材广泛、形式丰富,是传统剪纸的创新和延伸,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全新的艺术感染力。泼染剪纸作品在传统的剪纸基础上运用了剪、刻、撕、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使画面色彩产生斑驳朴拙的变幻韵味,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美感,在统一的色调中求变化,在变化的色调中求和谐,其独特的装饰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已经超过传统的剪纸,得到全国剪纸界专家和同行的赞赏和青睐。
10畲族刺绣
畲族民间刺绣,从古老的绣香袋发展而来的刺绣工艺。李调元《南越笔记》载:“女初嫁,垂一绣袋”。后来发展为绣帐额、枕面、围腰、衣领等生活衣着用品。畲族绣品首重厚实耐用,艺术上推崇温和吉祥的图案,色块对比醒目,富有朴中见真、拙中见善、陋中见美的意境。
活动时间:2024年1月2日-2月24日
活动地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展示区(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二楼)
来源:运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