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路,文人与城市的永恒烙印
作为苏东坡仕途中唯一一个曾两次到任的城市,杭州与苏东坡成就了彼此。在西湖边,原先有一条无名小巷,正因为一千年前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改名为东坡路,变得家喻户晓。
东坡路,紧挨着湖滨路,也连着庆春路。清名长塘头、元宝街。民国初建路,南段称东坡路,北段称北浣纱路、小车桥,如今已成了杭州贯通西湖和城市的主要道路。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现在的东坡路,在北宋初年还是一条无名小路,人家不多,店铺稀少。
传说,东坡路旁的一间草屋里,住着一位老人,以卖凉茶为生。一天,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来到茶摊旁,问道:“老人家,这茶可是卖的?”老妈妈笑眯眯地答道:“可说是卖,也可说是送。”“此话怎讲?”“如果是挑夫行脚、佣工童仆,手头如有不便,不付钱也没有关系,像你这般斯文的相公,那就要一个铜钱一碗。”
喝完茶后,书生发现自己身上竟然只有一块碎银,老人见状兑换不开,说:“这茶就算是我请你喝了!”书生感到过意不去,便说:“老人家,当我赊一次吧!下次路过,定当奉还。”过了一个多月,这书生再次路过这里,一摸口袋发现自己又忘带零钱,他急忙向老人道歉。老人见他对一文钱如此认真,心里十分敬重,又端茶让座。
转眼到了六月,书生记起上次的茶钱,特地冒着酷暑赶到茶摊,一到门前,就彬彬有礼地问:“老人家,可备下纸笔?”老人家抬头一看,正是上两次来过的书生,书生欣然提笔,画了一幅泼墨山水,题上“东坡居士”的落款,笑着说:“不知此画能否当值两次茶钱?”
老人家虽已年迈,可也认识不少字,一看落款才知道眼前这位衣着简朴的书生,竟是文才盖世、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连忙躬身说道:“老身有眼无珠,大人的字画堪称墨宝。”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便把这条路取名为“东坡路”。杭州百姓每每提到苏东坡都会说,若没有东坡,也就没有今日的西湖和杭州。东坡路的命名不仅是对苏东坡这位文化巨匠的缅怀,更是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和发展。
当下的东坡路,正上演着杭城新故事,延续杭州历史,彰显西湖文化,突出江南魅力,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和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它不仅展示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呈现了现代都市的繁荣景象。这里既有古老的传统与文化,又有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