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延定巷,寻常小巷里的一代宗师

中【08.21-08.25】延定巷,寻常小巷里的一代宗师_副本.jpg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有着宋词的婉约,也有着唐诗的明媚。这句话的点评恰到好处,一条条小巷,一座座深深庭院,承载着一个家族和几代人的命运与故事,有着历史的味道,有着跨越时代的韵味。那些悠长而幽静,形态万千的江南小巷,是江南意象中不能抹去的符号,走进它就如同穿入时光隧道。


丰子恺先生在《陋巷》里提到:“我以前在书上读到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时候,常疑所谓‘陋巷’不知是甚样的去处。及到了杭州,看见了巷的名称,才在想象中确定颜子所居的地方,大约是这种巷里。每逢走过这种巷,我常怀疑那颓垣破壁的里面,也许隐居着今世的颜子……”。而如今,庆春路旁的一条小巷——延定巷,就是丰子恺先生文中所说的陋巷,那被称为“今世颜子”的人便是一代儒宗,马一浮。


延定巷,是杭州不起眼的一条小巷。1906年到1937年的30多年间,马一浮都生活在延定巷,他自幼熟读儒家典籍,聪颖异于常人。1898年,15岁的马一浮参加绍兴(时称会稽)县试,便名列榜首,远在同年参考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之上,被称为“江南怪兽”。据说,他曾在西湖文澜阁青灯古佛之下,用时三载,遍读7.9万卷《四库全书》,“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都背诵出原文来”。


终究,大儒是孤独的,他的学问博大到无人敢研究,他的学问精深到无人可对话。平日里,马一浮基本闭门不出,这条陋巷也因为马一浮的存在,成为了那时杭州文化界泰斗们心向往之的去处,经常有文学界的友人慕名前来拜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长蔡元培慕名发来聘书,邀请马一浮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秘书长,马一浮非常敬重蔡元培的人品与学问,所以立即北上。但是去北京后仅两周,他便又回到了杭州,他说:“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不如回西湖。”


历史已经走远,而纵横交错、饱经风霜的老街深巷,像一首首隽永的小令,抒写着曾经的幽雅,蕴藏着深刻的故事。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