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稽戏”
滑稽戏,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在抗日战争中期,由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和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流行于江浙沪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创作主要题材是反映市民生活为主,以揭露、讽刺和搞笑为主要艺术手段。
1942年春,由江笑笑、鲍乐乐联合一些独脚戏艺人和文明戏演员,有意识地扩展独脚戏向戏曲形式过渡,建立了第一个滑稽戏剧团“笑笑剧团”。演出了第一本滑稽戏《荒乎其唐》,很迎合观众的口味,使滑稽戏这一新的戏剧样式,受到艺术界同行的承认,从而引起了滑稽戏剧团的迅速发展。演出除了幕表戏外,逐渐吸引了一些专业剧作家为剧团写剧本,实行导演制。
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脚戏的“九腔十八调”,演员不但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汉族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形体动作是特别夸张的,有时简直夸张到荒谬的程度。滑稽戏演员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各地方言,有时还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说英语、日语等外国语言。
1954年, 杭州联艺滑稽剧团成立,1955年更名为杭州滑稽剧团。1997年与杭州曲艺团合并,成立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是滑稽戏最重要表演院团之一。
2012年,滑稽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