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吴山登千遍,每次都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3-08-11 10:05:44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中【08.07-08.11】吴山登千遍,每次都有新发现_副本.jpg


杭州,因湖而名,倚湖而兴。


西湖景致自然秀美,饱含人文灵气。在杭州人眼里,西湖就好比是这座城市的“魂灵儿”,一年四季,风光各异;一日四时,妙趣不同,一有空就要去荡荡。


在西湖耳熟能详的景点里仍有尚待挖掘的秘境,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去认识西湖的湖山佳处和人文底蕴。今天前往的地点,是吴山。


吴山,也叫城隍山,是杭州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


一面是皇城根下的烟火生活,一面是寺庙祠宇的奇石秀林。在看似毫不相干的禀性中,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吴山,调和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情。


还有人没爬过城隍山吗?很少。这里还有冷门的秘境可以去探吗?有的。比如东岳庙的那两棵500多岁的古楸树。


东岳庙在吴山东边。庙前是著名的“吴山消防瞭望塔”,杭州人都听过的那句“城隍山上看火烧”,讲的就是这座瞭望塔。


从鼓楼上山,沿之字形石阶到顶,就是伍公庙。走过伍公庙和州治广场,大约五六分钟就到了东岳庙。


两棵楸树就端坐在庙内,如同一对高挑的冻龄美人。树牌上写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树龄——530年。


楸树每年4月中下旬开花,花朵形如钟,花冠是浅浅的粉紫色,花瓣内还带着紫红色的斑点,高大挺拔的楸树一旦开起花来,立刻就变得温柔起来。


每年,也只有到了楸树花期,平常冷清的东岳庙才会引来些许游客驻足。


苏轼有诗云,“楸树高花欲插天”。楸树原产于我国,紫葳科,梓属。枝叶浓密,花大而美,有“万木之王”的美誉。


楸树的历史很久远,久到什么程度?据相关研究,上溯至地质年代第四纪冰川前的始新世,华北等地就有楸树分布,是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东岳庙祭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掌天下人民之生死。宋理宗宝祐元年,皇帝亲笔题写“东岳之殿”匾额,悬挂在东岳庙的正殿前。现在挂着的是由当代书法家邱振中重新书写的。


进山门,看到的是照壁上高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善恶昭彰”四个大字。山门的左右两侧还有四尊铁像,建于北宋。杭州的老百姓把它们看作是这里的守护神,并且亲切称呼它们为“吴山铁哥哥”。


主殿内,正中是东岳大帝木雕彩色坐像,坐像左右两侧,增设了东岳大帝的一双儿女:炳灵公和碧霞元君。大殿两侧是根据泰山岱庙同名壁画绘制的《启跸图》《回銮图》,内容来源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到泰山封禅的故事。


两棵古楸树就在主殿门口。檐廊下有一对蟠龙石柱,这是明末清初的遗物,旁边还有两根刻石侧柱,是同治八年(1869)遗留下来的。


吴山上有一副明代大才子徐渭写的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对于很多人来说,吴山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吴山,而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城隍山。每一次爬吴山,都可以是不同的路线,发现不同的惊喜。


尤其是错落各处的寺庙。作为南宋国都的杭州,在南宋末期至少建有6座东岳庙。这些庙的大小规模不一,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的吴山东岳庙位于人烟稠密的城中,香火最盛。


城隍山极盛时,寺观有100多座,从东岳庙到药王庙,再到更西边的城隍庙,这一段路,一度是杭州城里最热闹的庙街之一。


出东岳庙,沿着往上的山道,走过一个平台,会遇到一棵700多岁的宋樟。这个平台,就是很多人在吴山上寻了半天的“有美堂遗址”,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有美堂记》,就是应曾任杭州知州梅挚之请写的。


嘉祐二年(1057),梅挚离开京城赴任杭州,宋仁宗作诗:“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为了表达对天子赐诗的感激,就在吴山上建造了“有美堂”,并特地请欧阳修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


登上有美堂,面向东南,浩瀚的钱塘江就在眼前,还可以看见穿行的舟楫;面向西北,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很是壮观。由于年代久远,有美堂的遗迹早已湮没,唯有这棵大樟树,一直都在。


往西面走,到药王庙,里面正中供奉的是“药王”神农。药王庙内墙上,有一张地图,画的是历史上吴山诸庙盛况。


不远,就是城隍阁景区。里面的城隍庙,也叫周新祠,供奉着的是“城隍菩萨”周新,他在明朝永乐年间任浙江按察使,相当于今天的政法委书记兼纪委书记,以清廉勤政、善于断案著称。


在城隍阁景区旁边,是十二生肖石。若是带娃一起爬山的,这里差不多就是爬山的终点了,怪石间就可以玩上很久。


沿着十二生肖石对面的石阶下山,会路过青衣洞、阮公祠,再往东南方向走大约百来米,紫阳山东麓,到宝成寺。原名释迦院,是吴山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为吴越王妃仰氏建造。


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寺中原“有石观音、罗汉像”。相传,宝成寺多栽牡丹,游人甚众。北宋大文豪苏轼曾来此赏花,并在壁上题有《宝成院赏牡丹》诗一首。寺内也种植着十来株牡丹,4月中旬正值花期,不知与苏轼当年看到的牡丹比,哪个更动人?


在宝成寺斜倚的摩崖上,共刻有三龛七尊佛像。正视右侧一龛最为珍贵,即为麻曷葛剌造像,是中国内地仅存的一尊有确切纪年的藏传佛教造像,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2001年6月,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因其在宗教历史和宗教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西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