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缸儿巷,诉说悠长的过往岁月

中【08.07-08.11】缸儿巷,诉说悠长的过往岁月_副本.jpg


米市巷、瓦子巷、茶啾弄、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丁衙巷……不难发现,杭州的地名光从名字上看,就藏着满满的人间烟火味,尽显城市的繁华。从北宋起,杭州的里坊制度因坊市合一,发展成为坊巷格局,到了南宋,坊巷市肆交错,星罗棋布。而它们背后,大多数也都有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或是历史遗留,或是传说典故,或是颂扬美好,镌刻着城市的岁月变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探寻其来历。


也许有人会问,火药局弄里有火药吗?孩儿巷里是不是住着很多小孩?那么缸儿巷里是不是又真的有一口缸?


缸儿巷,北起解放路,南至清泰街,原名铁线巷。传说,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王的后裔汪然明的书舍曾遭三次火烧,版刻和著作尽失,为了避火,汪家买了一些水缸装水以备救火时用,也正因此,铁线巷慢慢称之为“缸儿巷”。清康熙年间的《钱塘志》中开始出现了“缸儿巷”的叫法。


缸,作为人类文明最早使用的生活器物之一,火、泥巴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旧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贫富,村里农户家家都有水缸。有放在天井里接天落水饮用、防火兼备的太平缸,有普通人家及农户家里的腌菜缸,还有置在大户人家院子里观赏的荷花缸、金鱼缸。缸的规格按容积大小之分,有一石、三石、五石、十石等。


民国时,缸儿巷14号曾设南北货商行同业工会,巷南端有连升阁茶楼,为杭城收旧货者聚集议事之所。可惜的是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杭州旧货交易市场是一个集旧货交易、旧物展览、文化传承、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旧时光,寻找那些曾经的记忆,而杭州旧货交易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曾经坑坑洼洼的小巷子,如今摇身一变也变成了青石板路,平稳且宽阔,沿着小巷两边走,可以看到相互交错建造的老房子似乎在向过往的路人诉说缸儿巷过往的岁月。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