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
最新资讯

用脚步丈量城市人文:湘湖·越王城山的千年风云

中【07.03-07.07】用脚步丈量城市人文:湘湖·越王城山的千年风云_副本.jpg


近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再次启动杭州文旅城市漫步活动(City Walk)项目,推出既具有文化知识性,又具有旅游推广前景的主题线路,邀请本地学术专家与市民游客一起,围绕杭州各区、县(市)文旅资源,串联萧山、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三江两岸的水陆旅游线路。


“湘湖·越王城山的千年风云”漫步路线:德惠祠·道南书院—城山广场—古越亭—洗马池—越王祠


与西湖相比,湘湖确实是默默无言、低调内敛。她一直以丰富的生命之旅,静听时光穿梭,诠释着沧桑变化。现如今,历经一期、二期、三期的开放与建设,湘湖也正以她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人文内涵,成为萧山人引以为豪的一片胜地:大气不失温婉,美丽不失野趣。


湘湖北岸有一座越王城山,此山相传为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筑城屯兵拒吴之地。越王城山前有两峰对峙如门,唤作马门;石上有两窍通泉,称佛眼泉;山关有池,谓洗马池;山上有五百级登山古道和越王城遗址;山下有“城山怀古”牌坊一座;半山腰建有古越亭一座;登山古道两侧绿树成荫,流水淙淙……


01德惠祠·道南书院


道南书院位于越王路758号,是为纪念湘湖开湖创始人杨时而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杨时任萧山县令,带领百姓以山为界,筑土为塘,排除万难,开筑湘湖。湘湖建成后,蓄泄以时,惠及周边九乡百姓,民众因感念杨时之功,特在湘湖边为其建杨长官生祠。成化四年,萧山知县窦昱为表对杨时“正学之派”“后学模范”的推崇,在德惠祠旁始建纪念性的建筑“道南书院”。2017年,湘湖景区重修德惠祠、道南书院,以示对杨时先贤的追思和继创。


"道南"一词,实则源出有典。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典故"道南""程门立雪",皆与二程弟子杨时相关。宋元丰四年(1081),杨时进士登第之后第5载,朝廷授予其徐州司法职。此时,杨时闻听程颢、程颐二贤讲孔孟绝学于河洛,遂弃官前往河南许昌拜程颢为师。学成归去时,程灏亲送杨时至路口,望着杨时南归的身影,留下一句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名言:“吾道南矣”。


02城山广场


城山广场位于越王城山之下,包括了城山怀古牌坊、临水祖道亭、越王城山山门、维甲令石刻、范蠡点将台、水师指挥台、龙井双涌等景点,形象地还原了当年吴越之战的历史场面,吴越两国风雨历史可在此地感受。


现代学者张宗祥说:“吴越之争,首在嘉兴,次则萧山。萧山城山,即以越人立城以守得名。”越国在越王城山筑有固陵城,留下许多让后人凭吊的胜迹和文物遗存,当地成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春秋末期城堡遗址。


03古越亭


古越亭,位于城山古道上。修建于1991年,水泥结构,仅亭檐为木结构,漆以红色。亭内设有两排水泥条凳,可供游人在半山腰处休息。


亭中门上书“古越亭”三字,由沙孟海书。主柱上有对联一副,曰:“卧薪尝胆誓雪越耻,立马馈鱼智退吴兵”。四根亭梁上各有画一幅,分别为“屯兵城山”“卧薪尝胆”“招贤达礼”“复国雪耻”。


04洗马池


山顶盆地中尚存一池,俗称“洗马池”。池水经年不涸,为越王勾践屯兵拒吴取“嘉鱼”之处。相传春秋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兵败,勾践只得退守湘湖越王城山。感伤之时,一匹脱缰战马来到离山头不远处的水池边喝水。勾践与部下紧随其后,只见此处池深水清、鲜鱼螺蛳肥壮,神奇之处在于水中鱼螺看似不多却取之不尽,于是便号令在此重整雄风。


伍子胥的几万大军将越王城山死死围住,越军却未有见降,后便派人向城山送咸鱼两尾(意为,死鱼不得翻身矣)。范蠡一看明白其意,遂令卫兵在洗马池中捉活鱼两尾,叫吴兵带回。伍子胥一看,立刻明白山上有水、有鱼、有粮,完全有准备,而自己十万大军一天的粮草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于是下令撤军。


北宋华镇的七绝《城山》曾生动描述馈鱼退敌的故事:“兵家制胜旧多门,赠答雍容亦解份。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而今,“馈鱼退敌”的故事,也成了湘湖民间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05越王祠


过洗马池,再经养鱼池,便可至越王祠。越王祠门口墙壁贴着两块石碑,分别是《重建越王祠碑记》《重建勾践祠碑记》。面碑的四角木亭,即钟楼,建于斜坡上,内置大钟,是原城山寺的配套建筑。清乾隆嘉庆年间,城山寺香火兴盛,低沉的钟声久久回荡,飘至固陵港上空。


入越王祠,正对面为“碑亭”,再右转,便可见勾践、范蠡、文种三尊雕塑迎门并排而立。他们目视远方、神情坚毅,灭吴复国的意志与气势呼之欲出。祠内壁画上记录着“筑城抗吴”“馈鱼退敌”“临水祖道”“卧薪尝胆”“西施别越”“东南称霸”等故事,注视眼前,或将带来一股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