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寻古迹:龙兴寺经幢

中【07.24-07.28】寻古迹:龙兴寺经幢_副本.png


纱笼擎烛迎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宵。——【宋】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


苏轼的一首《祥符寺九曲观灯》诗,告诉我们,当年杭州人元宵观灯的地址——祥符寺。


龙兴、祥符、戒坛实为一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初名发心院,为杭州城内佛寺之最早者。隋易名众善寺,唐贞观年间(627-649)赐额,唐神龙元年(705)改名中兴寺,后又改名龙兴寺。北宋大中祥符间改名祥符寺,其广九里。南宋时分为祥符、戒坛、龙兴三寺。寺内旧有一座铁塔,大小四座石塔。当年祥符寺外的祥符桥与留用至今的戒坛寺巷都是因寺而得名。


龙兴寺不仅是杭州城内第一座大型寺院,还出过很多名人。其中余杭径山禅寺的开山祖师法钦,就曾作过龙兴寺的住持。


龙兴寺经幢始建于唐开成二年(837)正月一日,其后有五代后梁乾化五年(915)、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南宋淳祐八年(1248)、明崇祯丙子年(1626)、清顺治乙未年(1655)修幢诸记。


宋时,龙兴寺经幢所在地原本有个好听的名字“同德坊”,但老百姓更喜欢称这条坊巷为“灯芯巷”,巷子里产灯芯,一到元宵节,这里便成了城里最亮堂的地方。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各式各样的彩灯。


龙兴寺旧址现仍留有一座经幢,经幢上刻有唐代著名书法家胡季良所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迹清晰,书法精良。


五代吴越时期,钱王笃信佛教,更是大力重视佛寺的建立。后梁乾化五年(915)重修经幢,现幢身仍题有“梁乾化五年五月八日,头陀僧处道重修建,内有舍利五十四颗,琉璃瓶盛”。


《十国春秋》载:宝正六年(931)武肃王立“戒坛院”,又凿井九十九眼。


王鞏的《随手杂录》就曾记载:“钱王有外国所献颇眩伽宝,其方尺餘,其状如水晶,云可厌十里火殃,乃置於龙兴寺佛髻中”,传为十宝之一。


《十国春秋》也载钱忠懿王妃孙氏太真尝以一物施龙兴寺,形如朽木箸,寺僧未之珍也。偶示舶上波斯人,曰:“此日本龙蕊簪”。传为十宝之二。


清代吴锡麟诗云:门外走桥人逐伴,幢前访古客谁邀。僧将十宝夸斯地,我亦千金视此宵。


虽然今天十宝都已不存,但龙兴寺经幢还留在原地。


来源:名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