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血弄,见证历史缝隙中的南宋繁华
杭州,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且不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山水风光,仅仅是黑瓦白墙中的一条条街巷里弄,也融汇着历史、建筑、民俗等丰富文化,处处充满了人文情怀。十五奎巷、三元坊、金钗袋巷……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如果说,有一种向往叫做远方,那么有一种情怀,就叫做老街。它们记录着杭州的前世今生,慢慢地刻画着杭州的城市框架,于陌巷深处尽显人生百态。
羊血弄,北至积善坊巷后,东西可达今中山中路(宋时称御街,后又称大街)和青年路,长约200米。南宋《乾道临安志》有载,此巷称“众乐坊,南棚巷”。又俗称虎跑巷,俗称来源不详。清称羊血弄,后称玄坛里、玄坛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称羊血弄。
至于羊血弄地名之由来,乃因一则巷陌传说。南宋时有一户人家居住于此,因家境贫穷无以为生,他们见附近的羊市街有多家卖羊、宰羊的店铺,宰羊后必定留下羊血,量大价廉,便心生赚钱想法,加之民间有羊血能止血、祛瘀、解毒之功效。于是,该户人家便将羊血悉数购入,又把羊血与同样廉价的豆腐放在一起,做成一碗碗羊血豆腐,设铺售卖。久而久之,这户人家的羊血豆腐出了名,生活日趋富足。而设有羊血豆腐铺的这条弄堂遂被唤作羊血弄,流传至今。
坊间又有老人言,在古时候,杭州曾发生一场大火灾,许多房屋被烧毁,人们流离失所。然而,在这场灾难中,有一户人家的羊圈却奇迹般地幸免于难,没有被火烧毁。之后,人们在羊圈里发现了几滴看似是羊血的红色液体,被认为是上天保佑的象征。为了表达对上天的感激和庆祝重建家园,他们将这条小巷命名为“羊血弄”。
南宋年间,紧邻御街的羊血弄、积善坊、三元坊一带颇为繁华,这里聚集了临安十大宫观之一的龙翔宫、游乐场所大瓦子,是南宋临安城“销金锅”中最繁华的闹市之一,“众乐坊”一名也因此而来。其中设有官办大酒楼,从内到外都是豪华厅阁,临安城里曾有8家官办酒库,其中的“中酒库”即在众乐坊,当然还雇有吹拉弹唱之官伎,为达官贵人佐餐。“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较”描述的正是此番景象。
如今,走进羊血弄,一派静谧祥和。躺在一张老旧式的凉椅上,摇一把蓝布边的蒲扇,坐在人群里谈论家常,是这儿的居民们惯有的生活方式。羊血弄,目睹了一个朝代的繁华,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故事虽被定格,但属于这老一辈的故事从未完结……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