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千年,带你开启富阳传统非遗研学之旅
富阳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山水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在此孕育并传承了众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她们散落富春大地,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富春文化。
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走读千年”传统非遗研学之旅,感受富阳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吧!
01阳陂湖:千年湿地今日兴
走读千年富阳,从阳陂湖开始。
阳陂湖兴建于唐贞观年间,淹废于明初,是富阳的古湿地。2019年,经生态修复治理恢复阳陂湖作为富阳“内湖”的水体,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已重现阳陂湖历史湖景。
千年古湿地,公园生态自然,别有风味,不仅具有防洪调蓄的实际功能,更是杭州都市圈的绿色海绵、生态“绿肺”。
湖体面积1670亩,设计了“一湖七园”的生态空间:一湖为阳陂古湖,七园分别为蒹葭园、一岭花、花漫园、荷风园、鱼趣园、清涟园、稻香园,极具野趣。
一到晴好天气,一群群候鸟在这片湿地上觅食、憩息,游人在园区内闲步、漫话,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景象。
02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宋韵文化新地标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位于富阳区银湖街道泗洲村,发现于2008年,始于北宋早期,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代造纸作坊遗址;其现存考古发掘规模远超国内的同类型遗址,为全国最大;更重要的是,它是已发现的工艺流程最完整的造纸遗址。
最近,在刚刚结束的二期考古试掘中,泗洲遗址面积被扩大至5万余平方米。遗址完整保留了能够反映造纸工艺全流程的遗迹,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日前,泗洲造纸考古遗址公园及中国造纸博物馆的建设初步规划已经落地,泗洲造纸遗址将被打造成为可见、可感、可传承的宋韵文化新地标。
03导岭纸伞和湖笔制作:独具匠心的古老技艺
既然此地有纸张,那就必然有湖笔。
金竺村导岭自然村生产的“导岭湖笔”,老底子做一支毛笔需要120多道工艺,现在通过革新剩60多道,全靠手工制作,“力透纸背”的厚重功力使导岭湖笔多次获得省市级、国家级荣誉。
同产地的还有导岭纸伞,在继承传统纸伞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中的“夹片工艺”更是绝技。经38道工艺流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04东坞山豆腐皮:千古一味
此外,你一定不能错过东坞山豆腐皮。
东坞山豆腐皮已有1300年历史,曾一度为朝廷贡品。东坞山豆腐皮皮薄油润,落水不糊,外形美观,薄如蝉翼,油润白净,分量极轻,味道鲜美。
由豆腐皮做成的美食也有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素烧鹅和响铃了。素烧鹅,原是寺庙僧人的一道斋菜,现已成为走入千家万户的豆腐皮美食,素烧鹅颜色金黄,如身披“金衣”。干炸响铃是杭州人饭桌上常见的小吃,豆腐皮卷炸至色泽金黄方可出锅,吃到嘴里松脆有声,美味至极。
值得一提的是,东坞山除了豆腐皮,自然风光也是极美的。
05富阳竹纸:京都状元富阳纸
富阳多山,山中盛产毛竹,聪慧的富阳先人利用毛竹制成精美易书写的纸张,富阳竹纸微含竹香,薄如蝉翼,柔韧如纺绸,纤维密实,易着墨不渗染,耐贮藏且不招虫蛀,被誉为“纸中君子”,从古至今饱受文人墨客青睐,被盛赞“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作为富阳传统优势产业,多个乡镇仍较好地保存着古法造纸的机构和传承人。
灵桥镇“蔡氏纸坊”,我们不仅能目睹省非遗“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蔡玉华的制纸过程,还能体验传统竹纸的制作技艺,在实践中感触非遗魅力。走进大源镇双溪山坞,朱中华、庄道远、程华农等都是古法造纸这门老手艺的传承人。他们会告诉你,“在一张好纸上惬意地写字”是什么感觉。
翻过双溪岭,越过龙门山,就到湖源乡。湖源新二村有“中国竹纸之乡”称号,这里拥有国家级非遗元书纸以及研发生产基地,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文德,会向你娓娓道来富阳元书纸的种种故事。
还可以去富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转一转。在那里,有爷爷奶奶辈经历的生活,有父亲母亲辈知晓的过往,有年轻一辈通古知今的丰富体验......
抚今思昔,鉴往知来,是领略非遗魅力的绝佳去处。
来源:富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