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在古代:宋代的相扑运动
宋朝的相扑,又称角抵或争交。与马球运动一样,宋朝的相扑运动最初也起源于军营。两者相比之下,相扑因全靠身体接触进行搏击,场面会更加激烈。
据说宋太祖领军打仗时,为了训练官兵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作战素养,时常会在军中举行相扑比赛,通过比赛来给予士兵奖励升迁,后来这项“圣训之法”被沿袭了下来,并成为全军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
统一政权后,宋朝仍然继续执行这条规定,皇帝时常从地方上征招勇武之士,专业培养相扑高手,并把他们的身份划入军队建制。
宋代相扑玩法
宋代继承了唐五代时期摔跤盛行的风气,“相扑”不仅是官方练兵习武的最佳方式,在皇家重要宴会上作为重量级压台节目表演,在民间也广受欢迎。
北宋民间还有小儿相扑、乔相扑、女子厮扑。在京城的瓦舍里,相扑表演是最受欢迎的,相扑艺人也是各种表演艺人中最多的。
同时,宋代相扑比赛不讲重量级别,而是以巧智、勇力决胜负,注重方法和技巧的一项运动,民间的相扑高手除在城市中的瓦子中表演,其余各地乡村中也有相扑活动。
宋代的相扑比赛在当时已有正式的规则,叫“社条”。社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双方公平的竞争,不准施行不正当的手段。在比赛中执行规则的裁判叫“部署”,他的职责是签生死文书、检查服装、宣布社条、主持比赛。在宋代相扑比赛中最重要的条文是不许暗算,所以比赛时,双方都赤身裸体,比赛前都要张开手臂,抬腿以示没有携带暗器。
一些相扑擂台公开赛,当时叫“露台争交”。这些擂台赛一般都在庙会期间举行。南宋临安城护国寺南的露台就是一个相扑擂台,经常举行全国性的相扑锦标赛,登台竞技的相扑选手都是各州选拔出来的好手。获胜者可得到奖金、奖杯、锦旗等相应的奖励。
宋代诗人周文璞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鞠春风前。有时却自着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只有一个富足、安定,又有闲暇的社会,人们才可以这么欢愉地玩闹。
来源:水韵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