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写真”,起始挂画
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人物画力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述有楚王画师的感人爱情故事。由于材质的原因,如今我们可见的最早的人物画多为东晋时期的作品,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等。唐代的肖像画创作逐渐增多,形成了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品类。到了北宋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擅长人物画的专业画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等,南宋梁楷的细笔白描画《黄庭经神像图卷》中还有画师给人画像写真的场景。
说到千年前的“专业写真”,宋朝的文人尤其喜欢请画师给自己画肖像。著名画家李公麟是苏轼的朋友,据文献记载,他给苏轼画肖像的时候还兴致盎然地在旁边画上自己的小像。苏门弟子黄庭坚等人看了此画像,也请李公麟给他们画肖像。
在宋代文人圈子里还流行自画像,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将自画像装裱悬挂于书房或客厅,自我审视。宋佚名小品《高士图》中,屏风上就悬挂了主人的一幅肖像画。他们通常还会在自己的画像上题上一段话,大多是自我评价和勉励,称为“画像赞”,苏轼在自赞诗中就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除了家藏挂画,宋人雅聚时,也爱“挂画”共赏。在宋代文人的雅事中,评鉴字画是最基础的修养,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酷爱收藏历朝历代的名家字画,书法家米芾放言:“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每逢雅集,文人们纷纷拿出收藏的得意名画来共同鉴赏,高谈阔论一番。宋高宗赵构退休入住德寿宫之后,宋孝宗一旦收集到好画便会来与父亲同赏,因此形成了风尚。宋人但凡新得了一件名家字画,兴之所至便发起雅集,将藏品放置于几案邀文友一同鉴赏品评,赋诗吟咏。此为宋代文人的一大赏心乐事。
宋代的茶坊酒肆为了吸引客人,也会千方百计求取名家的书画挂在店内,并广为宣传,吸引爱画之人前来消费。爱画之人也会专门为了观赏壁上挂画而特意前往宴饮。
现存大多数宋画尺幅不大,说明前代盛行的大幅壁画之风已经转变为小幅卷轴的文人画,画笔的运用和意趣的表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画中也常见“四般闲事”的影子。这些绘画以对人物神态、动作真实自然的刻画,无不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自如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宋代逐步发展成熟。
“四般闲事”——挂画、煮茶、焚香、插花被宋人合称为“四艺”,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生活雅趣和中国人文的丰富内涵。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的《夜听宋韵》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