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欲穷千年事,须藏四大书

中英西德【05.15-05.19】欲穷千年事,须藏四大书_副本.jpg


类书,被誉为中国文明历史源远流长的写真。中国古代类书搜集、选择、摘录原始材料,分门别类地集合、辑录在一起,是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如《全芳备祖》实际就是一部植物学的百科全书。类书编纂始于魏晋,发展于隋唐,盛于以文立国的宋代。宋代编修类书,以太宗一朝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真宗一朝编的《册府元龟》最为重要,也就是后世学者口中的宋代“四大名著”。


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第二年,就命李昉等学者整理国家史馆的万卷藏书,汇编成书。李昉为著名文臣,共同参与修撰的还有李穆、徐铉等十四位学者,可谓是集合了北宋最聪明的才情与头脑。他们历时六年,编成整整一千卷的《太平总类》。成书后,史馆每天送三大卷书供宋太宗亲览,宋太宗以读书为乐,一年后便读完千卷,此书因而更名为《太平御览》。著名成语“开卷有益”由此而来。《太平御览》将大宋国家图书馆的万卷藏书内容分门别类,按类集合,一类一个主题,总五十五个大类,五百五十个子类,包罗古今万象。都说“盛世修文”,由此,大宋奠定了文化大发展的扎实基础。


同时期修纂的另一部类书也以年号命名,名为《太平广记》,编撰工作历时两年,于太平兴国三年完成。该书专门收集汉代至宋初这一千多年来的文言野史小说。这里边记载的故事,神怪所占比重最大,多讲神话传话和因果轮回,十分通俗有趣。其中引用的古书在宋以后大多都已失传,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都是通过这部书才得以传世,比如元稹的《莺莺传》,如果没有被《太平广记》收录,恐怕就会湮灭在历史之中。因此,著名文学家鲁迅称其为“小说渊薮”。


太平兴国七年深秋,《太平广记》早已成书,卷帙浩繁的《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于是宋太宗便让李昉等人腾出手来,开始编修历代诗文总集,取名为《文苑英华》。《文苑英华》上继《昭明文选》,选自梁末至唐末2200余人诗文,而以唐代文章收录得最多,占全书十分之九,几乎等同于一部唐代文集汇编。此外,宋太宗还计划编修一部史料性类书。宋真宗赵恒继承父志,于景德二年下令编修历代君臣事迹,书成时宋真宗亲自定名为《册府元龟》,规模居四大书之首。


四部类书的编撰堪称四个国家级的文化大工程,全面展示了宋代统治者以文立国的政治智慧。通过编书,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因战争而纷纷离乱的文化面貌得到梳理,文脉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氛围下,大宋一朝的文化体量蔚为大观,也为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提供了详实且丰厚的文献基础,贡献卓越。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的《夜听宋韵》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