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杭州市萧山区东沙农耕博物馆

东沙农耕博物馆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其中农耕厅600平方米,花边厅400平方米,办公及后勤300平方米,库房及其他100平方米。展品达1000余件。


博物馆分为两大主题展。一是农耕展厅,二是花边展厅。充分说明农耕时期东沙地区“男耕女织”的地域特色。农耕展厅以场景再现的方式,追溯萧山东沙地区人民捕鱼弄潮的历史渊源,展示灌溉农田的乡土风情,陈述东沙农民春播秋收的耕作方式,还原草舍人家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参观中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感悟富有萧山东沙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传承民俗民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花边展厅展示萧山手工花边、机修花边及花边原材料。1919年,沪商徐万卿将意大利威尼斯的万缕丝挑花边工艺传入萧山坎山镇。当时他在坎山招收了首批24名女工,这一年,坎山开设了第一家花边厂即乔治花边厂。最多时,东沙地区有20多万女工挑花边,真正体现了东沙地区男耕女织的特色。银针飞舞,挑出美丽的花边。一枚挑花针,一根挑花线,一双灵巧手,挑出花样繁杂的美丽图案,这就是萧山花边的魅力。展厅将精品手工花边、现代的机绣花边及花边原材料有机结合,向人们展示萧山花边精良的制作原料、精湛的传统技艺、精美的花边艺术。让参观者在体验萧山花边前世今生的发展历史中,展望萧山花边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馆内所展出的展品门类众多,品种丰富。包括晚清时期、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萧山东沙地区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自己制作自己使用过的农具、生活用具等。其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结构、精湛的工艺都充分证明祖先的勤劳和智慧,也给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开展与国有博物馆结对共建工作,5月,收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关于开展结对共建乡村(社区)博物馆的通知》后,结对单位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共建双方在动漫博物馆召开座谈会,针对动漫博物馆共建专班赴东沙农耕博物馆调研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升改善措施,专题研讨结对共建执行方案,任务清单及时间计划,特别是在双方共同梳理东沙展陈内容,形成东沙农耕主题内容PPT。


7月,动漫博物馆结对共建专班一行5人赴东沙农耕博物馆开展讲解员培训,并根据展陈内容及参观动线,起草两版讲解词;7月22日,双方举行“漫耕牵手·播种未来”漫耕文化体验行暨中国动漫博物馆与东沙农耕博物馆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活动,邀请杭州市小学生及新闻媒体60余名赴东沙农耕博物馆参观体验;双方共同梳理东沙农耕博物馆建馆历史、藏品列表及结对共建工作内容,汇编成册。


东沙农耕博物馆是萧山东沙地区特别是瓜沥镇小城市建设中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深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真正达到了让年长者在此找回记忆,年少者在此接受教育的目的。

15东沙农耕博物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