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那些文物:有段石锛
有段石锛是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重要的见证者。有段石锛主要被发现于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并且集中于中国东南地区,在华北平原东部还略有少数发现,在华北平原西部便未曾发现过。研究发现,有段石锛的起源中心为长江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早期出现了隆基形有段石锛,良渚文化早期出现了台阶形有段石锛。当有段石锛早期形态出现后,北向江苏、山东,南向福建、江西、两广、云南等广大地区传播。在石峡遗址等许多稻作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有段石锛,可以推测它应是百越地区最富有地方特征的生产工具之一。
什么是有段石锛?有段石锛是形制奇特的一种石器。它的形状似普通石锛,通常呈长方且扁形,刃口斜削呈刨刀状,这和普通石锛相似,它的特殊处在于背面、即刃口斜上所向的一面,不像正面的平,而是中部隆起,成一条横脊将背面分为前后二部分,前部较厚,后部较薄,看起来像二个阶段,因此称为有段石锛。
有段石锛为什么会和一般的石锛不同?有段石锛一般会加装木柄,为使捆绑木柄的绳不易脱落,一般先将石锛后段敲磨得比前段薄些,或将中脊的棱加高些,或者在中脊的棱下锯成一条小沟,然后在比较狭长的位置处装上一端带有曲叉的木柄,用绳将有段石锛的后段和木柄扎连在一起,这才产生具有扎柄的有段石锛。到这时有段石锛便成为一种独立型式的石锛了。
有段石锛的用途是什么?有段石锛的用途说法比较多,有些人认为它是用于刨劈木料采伐和加工木材,有些人认为它是先民耕作时的用具,作用大致相当于掘土用的锄头。西欧早期航海家发现玻里尼西亚诸岛的生产工具和武器都是用石器骨角等,并且该处还在使用有段石锛。该地的土人制造小艇和雕制木器的工具都为有段石锛。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学会了制造小船,即独木舟,其制法是将一大段的树干在中腰处用火烧焦,然后刳去其焦炭,刳的工具可用石斧或常型石锛,但如将石锛加柄,用起来一定更为便利而有力。又比如制造木容器,像木桶、木箱、木臼等,也用火烧石刳的方法,所以有段石锛应该是很有用的工具。这种工具在新石器时期各处都可用,但在水网密布或者沿海地方及岛屿地方,尤其需要制造独木船的地方应该更需要这种工具。我国有这种有段石锛的地方也大部分是在沿海或近溪流之处,推测这里的人当时常用有段石锛用于制造独木舟也有可能。这种有段石锛装起柄来,形状有点像石锄,因此也有人推测它是一种农具。有段石锛的体型都不很大,且刃部是偏刃,也不是很薄,用以锄地无甚效力,不及用于手工艺上,故推测有段石锛应是手工工具而不是农具。
建德市博物馆珍藏着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磨制有段石锛,杭州市建德市久山湖遗址出土,呈长方扁形,有肩有段,通体磨光,色泽黄灰,刃口斜削,为刨刀状。作为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产物,可以说它承载着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见证者。
来源:建德文广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