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杭州元代造像瑰宝——“南山造像”探秘

中【03.27-03.31】杭州元代造像瑰宝——“南山造像”探秘_副本.png


南山造像位于瓶窑镇南山村南山东南山腰后壁间,由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后壁面,请工匠凿山浅龛浮雕造像。原有造像30余尊,20世纪70年代因村民炸山取后被毁过半,现存13尊,除最西一尊属道教造像外,其余均为佛教造像。


南山造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形象生动、表情各异、线条流畅、纪年明确,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为研究元代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1.png

扫描二维码,进入全景漫游


南山在南宋时期则是采石场所,如今去南山参观仍能看到由于采石遗留下来的大块石壁,以及石壁上的采石痕迹。采石后陡峭的截面成了造像最好的场所,元代工匠采用这些峭壁成就了现今所见到的南山造像。


自宋代开始,白云宗僧人便在南山上建立“南山大普宁寺”,来作为白云宗活动的中心,自宋到元的数百年间,南山对于白云宗而言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南山造像现存可以辨认的题记还有两处,可喜的是这两处题记中均明确写了年份,分别为泰定五年(1328年)以及至正元年(1341年),由这两处题记可知造像的雕凿时间在元代中后期,而这个时间,白云宗仍然在南山地区活动。


虽然题记中并没有出现“普宁寺”“白云”字样,至今并未有证据可以证明南山造像确为白云寺僧人刊造,但在诸多巧合之下,南山造像为普宁寺刊造的说法还是最受大众认同。


南山造像虽然雕凿时间是在元代中后期,但是其中所体现的图像,以及信仰是继承了宋代杭州地区的民间佛教艺术与信仰,这点在如今的江南造像中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南山造像中来迎像的表现就继承了南宋江南的来迎图像,根据净土三经的记载,往生来迎的信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阿弥陀佛结九品印与观音、大势至前来迎接,另一部分为信众的“莲花化身”,并前往西方世界,此两部分原本合二为一,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来迎-往生”的过程,目前所存的往生来迎主要是表现后半部分,即“莲花化身”与“前往西方世界”,如莫高窟中100多幅西方净土变相中,“来迎接”的画面不超过两例,但反观南山造像中的第13号、第5号来迎塑像,与江南地区的南宋来迎塑像,则正好相反不再表现后半部分“莲花化身”,而是指表现阿弥陀佛来迎的前半部分,这种单独来迎的图像从中国宋元时期才开始流行。


来源:名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