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和高头竹马”
高头竹马,又名“竹马灯”,也叫“跑竹马”,属于马灯舞范畴,是汉族一种主要的民间舞蹈形式,因其马头特别高而命名,流传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仁和镇永泰村一带。
早先的马灯舞都是单骑独舞,称为“神马”,后来发展成红、黄、蓝、白、黑五色马队。五人马队由二生、二旦、一丑组成,经常扮演一些神话传说人物,并以丝竹伴奏,唱一些民间小调。舞时以梅花形为主,配以快步跳跃,慢步倒退、左右跨越,有开四门、五马绕行、五马圆场等队形。
如今的高头竹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过去,“高头竹马”外面用彩纸包扎,马胫上的髻毛由芙蓉花染色后替代,比较简陋。现在外面包的是彩色的金丝绒,色彩更加艳丽,马胫上的髻毛由红绿丝线代之,较之以前更为美观好看。过去表演时共有竹马8只,表演者均为男子。现在竹马的数量增至12只,演员改为了男女搭配。器乐伴奏从过去的京腔锣和小鼓,改为铜锣和大鼓,气势更宏大。尤其是竹马的表演一改过去的单一舞步,融入了舞蹈动作,演员的一招一式,显得更为美观。艳丽、跳跃、简洁、热闹是现在仁和高头竹马的主要表演艺术特征。
这种民间艺术以生活为原型,表达了农人在装点节庆和丰收时节,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农事一马当先的美好愿景,故而一般出现在逢年过节、各种庙会以及农家的婚庆喜事上。
2009年,仁和高头竹马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