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乌龙巷,南宋的勾栏瓦舍

挖掘文化碎片,拨开历史迷雾,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早已和杭州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渗透在杭州的一街、一景、一角、一隅中,成为其鲜明的文化标签。曲巷拐道、里坊街弄,勾联起杭州的文脉,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今天,让我们走进“乌龙巷”——南宋时期的勾栏瓦舍。


乌龙巷,宋时称蒲桥巷,亦名“东瓦”,为南宋杭州娱乐场。“东瓦”的取名别有一番趣味,取意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的意思。在这儿,人们品味着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情趣,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过着“像宋瓷一样精致”的日子。


这里最主要的是评书类节目,如讲史、说经;还有不少模仿秀,比如装秀才、谈诨话、学乡谈等;更有许多的杂技节目,比如相扑、杖头傀儡、悬丝傀儡、水傀儡、影戏、使棒、踢弄、散耍等。根据《都城纪胜》等书记载,当时瓦子上演的节目多达百种!正所谓“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仕女之风采都丽、文士之风流神韵”。


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住在这里,他一生不应科举,性格旷达耿直,不求功名,藐视权贵,终老布衣。书画成名后,求画者络绎不绝,但对官吏富豪重金收买,不屑一顾。


乾隆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浙江督抚为迎接圣驾在西湖岸边建造了一座行宫,由于奚冈的名气较大,地方官员就请奚冈前去宫内作画。奚冈对此坚决回绝,督抚一怒之下,就派人执械将他押至行宫。奚冈不畏权势,坚决地说:“焉有画而系之者?头可斩,画不可得!”督抚的幕僚十分钦佩他这种勇气,赞道:“尔非童生,乃铁生也。”此后,奚冈便以“铁生”为号,成为“杭铁头”的光辉范例。


如今的乌龙巷,少了些热闹,却增添了几分市井气息。阳光漏过了丝丝缝隙,映在白墙上,在天然的滤镜下,韵味更足了几分,偶有行人路过了老街,温柔的背影,成了小巷中迷人的风景。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