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富阳区历史建筑:湖源大桥

01众人拾柴起来的五孔桥,是当时富阳最长的公路桥


在龙鳞坝上方有一座廊桥,与水坝上下呼应,成为壶源溪上两笔美妙的线条。这座建于1978年的老桥,叫湖源大桥,是壶源溪上第一座跨溪五孔石拱大桥,它记录了壶源溪的变化,也见证了湖源人的奋斗不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湖源人要外出,都靠渡船,因为沿途险滩踵接,水流湍急,有“湖源十八渡,渡渡要脱裤。一渡不脱裤,裤裆滤豆腐。”的说法。为了改变山里老百姓出行难题,1978年8月,政府决定在金刚潭区域筹建壶源溪上第一座大桥。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和钢筋水泥等物资,一方面发动当时下干、新华、栖鹤、石马4乡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妇女学生出工出力,动员各大队发挥集体优势建造大桥。


1979年10月1日,长168米、宽7.8米的湖源大桥竣工并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


02湖源老桥涅槃重生,变身文化廊桥


湖源大桥为人们出行和劳作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山区公路的建造和环金线的贯通,进出湖源从水路彻底改成了陆路。在随后20多年,这座打通了富阳东南部和诸暨西北部的大桥,成为连接浙西和浙中一条不大不小的通道。2007年,“过度劳累”的湖源大桥不堪重负,经检测认定已不再适合大型车辆通行。在湖源大桥东侧,很快又建起了一座新桥。老的湖源大桥逐渐失去路桥功能,开的车没了,走的人也少了。


老桥该退休了吗?很多湖源人不这么认为,这座矗立了四十余年的大桥改变了湖源人的生活方式。就在拆桥前的紧要关头,老桥枯木逢春,一座崭新的廊桥正迸发出新活力。


2018年初,投资300余万元的廊桥华丽亮相,整座廊桥设凉亭4座,亭子翼角翘起,凉亭间为长廊。朱红色廊桥古朴雄伟,与龙鳞坝交相呼应,让风景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驱车前往湖源,过了湖源乡政府,不远处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枋间写着“湖源廊桥”四个大字。走进廊桥内,既是一处绝佳的观景点,也是遮阳避雨、交流聚会的最佳地点,两边石栏杆护卫,柱子间连续有长凳可供人休憩,廊桥一边挂着不少廊画,留心观看都是介绍湖源乡的概况和山水文化、非遗文化、渡口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展现湖源乡的各种特色文化,让游客直观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旧时交通不便,老一辈们一手一块石头,一肩一担材料,用自己的双手亲手筑成了这座横跨两村的湖源大桥。它是心血的凝结,也是辛苦岁月的见证。确实是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更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大桥。


老桥涅槃重生,湖源大桥改造成了村民可以休憩的文化长廊。如今,廊桥还穿上了“新装”,每到夜晚,桥上景观灯亮起,好似岸线渔火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