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元宵的烟花是否让你意犹未尽,不如再去宋朝看看不一样的热闹吧!

发布时间:2023-02-13 13:42:51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古来灯火盛维扬,今岁元宵乐未央。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一年新始谓之“元”,而古人称夜为“宵”,因此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命名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早在西汉汉文帝时期,此节就被国家认定为节庆,取消宵禁,允许人们通宵达旦地游玩,欢聚,因此深受百姓喜爱。东汉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燃灯习俗与元宵节的结合,元宵观灯成为了重要节俗,于是又被称为“灯节”。


古书有载:每逢正月十五,汉明帝都要在宫廷内燃灯表佛。随着宫廷燃灯的礼仪逐渐走向民间,元宵赏灯相沿成俗,形成了盛大的灯节。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为一天;唐代“上元前后各一日”,为三天;宋代在十六之后又加了两日,长达五天。南宋淳祐年间,应百姓要求增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放灯。


可以说,在宋代的节庆民俗中,宋人是“独喜上元”。进入冬季,宋代街市上已开始销售各种漂亮的花灯,商家聚于一地,形成规模化的“灯市”。临安城的“灯市”据载就在如今杭州官巷口一带。“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正式的闹花灯时间尚未开始呢,市民们已先试着放灯。真正元宵放灯时候,临安成了一座不夜城。从皇宫到坊间,各种花灯争奇斗巧。民间也是万家灯火,走马灯,珠子灯,羊皮灯,罗帛灯,无骨灯等数十种。在南宋李嵩《观灯图》中,画家生动地记录了灯节的场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孩子们喜气满满,整装待发。


赏烟花也是元宵节的一大乐事。宋代经济发达,工匠在唐代原始火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制成了样式各异的爆竹、烟花用于节庆使用,颇受宋人喜爱。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回忆皇宫过元宵节的盛况时写道:“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当时还有烟花匠人可以现场伍配烟花,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宋朝人的元宵夜,恰如辛弃疾《元夕》词所形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因此上元这一天,宋代人都会举家赏灯。女子更是盛装打扮,身着最好的罗裙,脸上涂着时新的脂粉,饰着金丝掐的闹鹅和花枝,竟夜出游,既为赏灯,也为寻觅良缘。这便有了辛弃疾笔下的宋朝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因此,元宵节还成为青年男女会面的佳节,也被誉为“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游玩的人多了,娱乐活动“打灯谜”开始盛行,据《武林旧事》记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在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后世的“灯谜”便起源于此。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据说也是自宋代开始,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圆子”和“汤元”,由糯米粉制成,最初是实心的,南宋时开始以白糖、果仁、芝麻等为馅。其中,乳糖圆子与现在我们吃的汤圆基本一致,只不过讲究的南宋人还会在汤里加蜜渍桂花。一碗软糯香甜的乳糖圆子,团团圆圆,象征亲人团聚一堂,共庆佳节。


如果说春节是一年正月里欢乐的前奏,那元宵便是正月中喜庆气氛的高潮。今年的元宵,万家欢聚,愿听众朋友们都能共度佳节,享受节日的热闹喜庆!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的《夜听宋韵》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