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坊巷,百年前的杭州“金融圈”
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敦。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讵求止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三元诗》
街巷阡陌,店铺林立;古井深宅,悠闲自得……这似乎是大众对于坊巷不变的记忆。老街坊巷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脉络,古韵遗迹与现代发展就在这些错杂的脉络中交融、结合。
杭城里有一条非同寻常的小巷——三元坊巷。明代连中三元的宰相商辂,曾在这里求学;民国时期,这儿周边是杭城的金融中心,也曾是杭州第一个银行业同业公会的聚会场所,金融界大咖常聚集一堂……
三元坊巷,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比胜庙巷,北接开元路东段,呈T字状,两侧高高的围墙和老宅的清水砖墙,与古色古香的书卷气质互相映衬。这儿南宋时属修义坊,俗称“菱椒姜巷”,又名“平安小巷”。宋代巷中多肉铺宰场,故民间又称“肉市巷”。
至于三元坊巷的名字由来,据史书记载:明代淳安人商辂曾居于三元坊巷内求学,他天资聪慧,21岁拿下乡试第一名,31岁时又在会试和殿试中接连拔得头筹,成为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者,杭州知府为了庆贺这一盛举,特召工匠在巷口建起青石牌坊,刻上“三元坊”三个大字,并将原菱椒姜巷改名为“三元坊巷”,巷名从明代沿用至今。
商辂先后任翰林院学士、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等职。当北方瓦剌民族南犯时,商辂与时任兵部尚书于谦一起,反对朝廷撤出北京南迁,主张坚决抵抗,时人钦佩其品格。晚年的商辂,因不满西厂宦官专权毅然辞官,最后也是在三元坊故居中度过余生。纵观商辂一生,可谓“济世良臣”,不计得失,刚正不阿,是一位勇于担当的贤士良臣。
除了出过状元,三元坊巷还曾是民国时期杭州金融业最发达的地方。据了解,在1920年,金融大佬们在三元坊巷的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楼上,成立了杭州市银行业同业公会。成员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地方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7家银行。这些当时最有名的银行家们每周都会在9号楼里集会一次,商讨行业内的大政方针,交流业务。因此,三元坊巷也曾被称为“杭州华尔街”。
三元坊巷9号,是杭州为数已不多的传统木结构院落式民居建筑,是杭州市政府于2007年公布的第三批历史建筑。院内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但不会缺失它年代久远的美。2019年启动了三元坊巷9号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目前已修缮完成,作为办公用房使用。
三元坊巷,载满了“老杭州”的记忆,有着最真实的老底子杭州生活写照,巷子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经过岁月沉淀,慢慢成为如今人们镜头里的故事。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