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原来就有“杭州旅游指南”!新的一年,一起赏尽杭城美景,体会生活意趣
明代高濂著《四时幽赏录》,以清新的笔触,描述杭州四季景色流转,把杭州人在四季应做闲事列叙了出来。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
01春时幽赏十二条
“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俶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麦,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花,天然阁上听雨。”
林逋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孤山的梅自此幽绝天下。数百年过去,孤山依旧是杭州的赏梅胜地,现在虽不便“月下吟赏”,但白天寻梅、探梅同样有趣。
孤山至今仍种植有300余株梅花,分布在放鹤亭、鲁迅坐像及中山纪念亭周边,错落有致。每年梅花盛放时,红粉一片,如烟如霞,观之忘忧。再过不久,这里也将迎来梅花盛放期,大家可以准备去共赏古人意趣了!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春时,油菜花盛开,从最佳观赏点——半山腰上的紫来洞远眺,可以看到整块田形如八卦,正如高濂所写“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自《河洛图》中,分布阴阳爻象”,好不壮观!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要问哪里的西湖龙井最佳?当然是它的原产地龙井村了。谷雨前后,用虎跑泉水,煮上一杯龙井村的新茶,那滋味,用高濂的话来形容就是“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春天,绕着西湖走一圈,处处都有好风景。你可以登上宝石山看落日,霞光四溢,如梦似幻;也可以看苏堤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等到暮春时节,西泠桥畔便堆满了落花,不禁想高唱一首“渭城朝雨”。
02夏时幽赏十二条
“苏堤看新绿,东郊玩蚕山,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压堤桥夜宿,湖心亭采莼,湖晴观水面流虹,山晚听轻雷断雨,乘露剖莲雪藕,空亭坐月鸣琴,观湖上风雨欲来,步山径野花幽鸟。”
到了炎炎夏日,在西湖周边的群山之中,有块历史悠久的避暑福地,那就是灵隐飞来峰山脚下的石窟。高濂赴飞来洞内避暑,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不禁发出“不知人世今为何月”的感慨。现在的我们也可以走进飞来峰石窟,探寻千百年前古人留下的石刻造像,让冷泉溪潺潺流水,带走心中烦闷。
夏日湖上晴雨变幻,初夏梅雨到热暑雷雨,都别有风情。雨过天晴,云蒸霞蔚,湖面如一面明镜,将流光溢彩的天色映到水上,旖旎成双。水鸟、野鸭、鸳鸯在清新的雨后空气中舒服地吟叫,闷意消散,凉爽微风带来荷香阵阵,吹拂行人衣袂。
高濂写:“莲实之味,美在清晨”,现在的西湖边也有这样一个“限定莲市”,一般在七、八月份,早上八点左右会有船从西湖运来最新鲜的莲蓬和莲子,荷叶新鲜,莲子清甜,据说许多老底子的杭州人清晨4点就来排队……由此可见,西湖莲市的魅力之大!
盛夏里,去西湖边赏荷花,再捧一个鲜绿色的莲蓬,剥一个莲子,满嘴都是清甜的夏天味道。这是杭州人的夏日仪式感!
03秋时幽赏十二条
“西泠桥畔醉红树,宝石山下看塔灯,满家弄赏桂花,三塔基听落雁,胜果寺月岩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资严山下看石笋,北高峰顶观海云,策杖林园访菊,乘舟风雨听芦,保俶塔顶观海日,六和塔夜玩风潮。”
说起秋日雅事,赏桂自然是杭州人心中头一等的,而说起赏桂胜地,大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满觉陇。满觉陇村地处西湖之西南,亦称满家弄,明代以来便是杭州城桂花最盛之处。
无论是路旁还是坡地,崖前还是涧边,满觉陇随处可窥见桂花的踪迹,流芳十里。每逢秋季,徜徉于蜿蜒在桂花树下的幽静小路,享受桂花的浓郁芬芳,偷得浮生半日闲。
明清雅士谓西溪有“三雪”:桃为绛雪,芦为秋雪,梅为香雪。在西溪腹地深处,有一座不通陆路的孤岛,名为“秋雪庵”,周围种植有百亩芦花。霜降前后,天气渐凉,大片马尾状的纯白芦花,轻如棉絮,随风飞扬,这便是西溪十景之一的“秋芦飞雪”。
划一只小船穿行河道中,桨声咿呀,惊散林梢白鹭,一人高的芦花,在水之滨迎风舒展,上下起伏,似美人舞袖,仪态万千,颇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
每年农历八月,杭州人最兴奋的事之一就是观潮,六和塔就在钱塘江边上,自然是个观潮胜地。高濂于月色下静观潮起潮落,我们现在如果想观潮,需要早点上塔,占据一个有利位置。除了看潮水,还可以看看壮阔的钱塘江大桥,或者吹吹江风,呼吸新鲜空气。此情此景,想来别有一番韵致。
04冬时幽赏十二条
“湖冻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山头玩赏茗花,登眺天目绝顶,山居听人说书,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南宋文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这样评价。而三百年后生活在万历年间的高濂,把西湖玩出了另一种“高级感”。
他所作“冬时幽赏”第一条便是“湖冻初晴远泛”。雪后初晴的西湖,银装素裹,阳光点点浮泛,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虽然今天的我们体会不到当年“观冰开水路,晶莹片片堆叠”的奇景,但无论是你是选择乘一叶小舟游于湖面,还是远远欣赏,也都别有一番韵味。
古人在落雪之时同样激动得像小朋友,“西溪道中玩雪”,一个“玩”字,就道尽其中意趣了。西溪的雪景,极为接近宋人画韵,水光山色,浓淡有致,黑白分明,被雪包裹的银白色的世界镶嵌着墨绿的溪水,衬托着铅色天空,情韵异乎寻常。
高濂是偶入西溪,得见如此世外佳景,我们走读雪中西溪,就像展开“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真实画卷。
冬日天气严寒,除了外出赏景游玩,室内活动自然不可少。“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看这描述,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近来流行的“围炉煮茶”不正是有点这个味道!
窗外寒风呼啸,和朋友围坐在茶炉旁,煮茶的间隙,烤上一些红薯、花生、栗子等小食,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寂寂长冬,热气盈沸,驱走身心里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