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迹:洞霄宫遗址
洞霄宫遗址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部分跨余杭区。是唐中晚期至宋元时期江南地区有重大影响的道观。
据记载,洞霄宫最早建筑可追溯至西汉中期。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在大涤洞前兴建举行祈福仪式的宫坛。汉以后至唐代前,相关建筑鲜有记载。到唐代,由于皇室对道教的崇尚,开启了洞霄宫宫观建筑由初创到辉煌的历史。唐乾宁二年(895),时任镇海军节度使的钱镠与道士闾丘方远相度地势,将天柱观迁离原来位置,同时在新建天柱观前增设案山。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改天柱观为洞霄宫。至此,洞霄宫建筑群的地理位置固定下来,大型宫观建筑庄严氛围的基础奠定。
南宋时期,皇室对洞霄宫的扶持达到极致。修建洞霄宫殿堂建筑,添加修缮附属建筑物,修建通仙桥、道士桥、朝元桥、玉泉桥、鸣凤桥等6座石桥与山外联结贯通;专修御道。洞霄宫在南宋时期成为道教中心。
元朝初期,洞霄宫重建,盛况空前,总领南方地区的道教事务,成为管领江南诸路道教所和总摄江淮荆襄等路道教所。元末至正年间兵毁于兵火,洞霄宫由盛而衰。明洪武初年再一次重建,但辉煌不再。清代道教开始衰落,与宋元时期规模相比,实难望其项背。咸丰十年,洞霄宫宫观建筑毁于太平军战乱。民国时期,景象败落。20世纪60年代宫观建筑地上部分被彻底毁坏。现遗址内尚存会仙桥、元同桥、大涤洞,尚可辨原放生池和大殿、三贤祠等建筑遗迹,断壁残垣间散落部分碑石。2023年洞霄宫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