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思鑫坊,半部民国史
华屋临廛市,浮云几变迁。旗袍深巷里,玉蝶绮窗前。青壁留陈迹,红尘隐古贤。春风拂面过,花草自年年。——屠向云《思鑫坊》
历经沧桑终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杭城小巷如一部南宋史的残卷,总能让人充分领略杭城的风流遗韵,体验世事的变迁。藏匿在繁华市中心的小巷——思鑫坊,是杭州十大历史街区之一,保留着浓厚的民国风情。
思鑫坊,清为旗营镶黄旗坊福昌巷,曾是杭城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被称为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代表。其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临近西湖,紧挨龙翔桥,尽享湖滨之利,这里保存了上世纪初“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建筑风貌。青砖里弄之内,石板巷道,红漆木门,斑驳的砖墙上偶尔出现的青苔和绿叶,构成了这里的清净与古朴,仿佛与墙外的繁华毫无关联。
与此同时,这里也曾是藏龙卧虎之地,无数名流云集。可以说,一个思鑫坊,半部杭州民国史。
清朝时,迫于满人的淫威,这里的百姓被赶走而作为镶黄旗的营地。清朝灭亡后,有一位叫陈鑫公的丝绸富商买下了这片营地,建了数排石库门里弄建筑,用以出租。后人为了纪念陈鑫公,将里弄命名为“思鑫坊”。因濒临西子湖畔,身处繁华闹市,却又独善其身,深受当时社会名流精英的喜爱。
思鑫坊之后,这里又建起了萱寿里、承德里,同样是石库门建筑。而在思鑫坊周边,也建起了很多私人别墅,主人家非富即贵,传教士、富豪、洋行经理……慢慢地,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名流居住区。
风云变幻,这片古朴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风云激荡,也见证了无数平民百姓的悲喜哀乐。灰墙黑瓦青石路,思鑫坊的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它的过去,岁月的变迁并没有让思鑫坊改变。相反,历史文化的气息和杭州的市井生活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思鑫坊现在最真实的模样。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