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瑰宝——陆氏刻书
01文教底蕴 风雅严州
南宋时期的严州文人云集、书铺林立,兴文重教是严州的优秀传统,刻书业是严州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除了官学和私学之外,书院是主要教育机构,而严州书院数量非常之多,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雕版行业的繁荣。
宋代地方刻书机构有三大系统,分别是官刻、私刻和坊刻。南宋严州刊书多为官刻,声名以陆游及其子陆子遹为最。严州两次大规模出版活动出现在陆游任严州知州及其子陆子遹担任建德府知府期间。
陆游在严州任职时,利用当地的刻书条件,自刻了《剑南诗稿》《南史》等多部书籍,其中《南史》字数达116万字,是陆游在严州刊刻篇幅最大的一部书。
02《剑南诗稿》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记载,“初为严州,刻前集稿,止淳熙丁未”。“前集稿”即《剑南诗稿》二十卷。因此淳熙十四年陆游在严州所刻的《剑南诗稿》本子,是《剑南诗稿》的传世第一刻本,由陆游自刻。
陆游的儿子陆子遹复守严州之时,对其进行续刻,《续稿》六十七卷本是为了搜集补充“旧集作者淳熙十五年(戊申)至逝世所作之诗”,内容为陆游自刻《剑南诗稿》其后多年作品,对祖本有很大的补充。
03《世说新语》
南宋时期,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一书遭到火焚,陆游于淳熙十五年对其进行编校刊刻,将此书分为三卷,每卷又分上下。陆游在《跋世说新语》中介绍了他在严州刻这本书的原因:“郡中旧有《南史》《刘宾客集》,版皆废于火,《世说》亦不复在。游到官始重刻之,《世说》最后成,因并识于卷末。淳熙戊申重五日新定郡守笠泽陆游书”(见《四部丛刊》影印嘉靖刻本《世说新语》)。
《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有关于《世说新语》的版本介绍:“据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刊本所附董棻,陆游跋,知此本即绍兴八年董棻守严州时所刊本。其版至淳熙时已毁,放翁知严州时又重刻之,即袁褧本之底本……”由此可知陆游重刻《世说新语》的原因和版本情况。
04陆氏刻书
陆游在严州刻的第一部书是《江谏议奏稿》,表达了他对江公望“致平生尊仰之意”,也为保存严州的乡邦文献做出了贡献。
陆游的幼子陆子遹于绍定元年(1228年),在严州时刊刻《钜鹿东观集》,此书为北宋魏野撰写。陆子遹还遵其父陆游之意刻了《徂徕集》二十卷。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记载“《徂徕集》二十卷……陆子聿刻于新定(即严州)述其父放翁之言……”
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后所筑的书室名叫“老学庵”,取古人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意而命名。宝庆二年(1226)陆子遹守严州时,刊刻《老学庵笔记》。严州本《老学庵笔记》为初刻本,也是宋代唯一的刻本。
《尔雅新义》是北宋陆佃(陆游祖父)所撰写。宋刻本早佚,《直斋书录解题》有:“《尔雅新义》二十卷陆佃撰。其于是书用力勤矣。自序以为虽使郭璞拥……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陆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景定严州续志》郡刻书目中也有《尔雅新义》一目,当是陆子遹知严州时刻梓。
陆氏父子先后居住在严州,有不少传世刻本出自他们之手,不仅让严州成为南宋时期浙江刻书的重要地区之一,也留下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
来源:建德文广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