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和张顺像
日日青楼醉梦中。不知楼外已春浓。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扶画鹢,跃花骢。涌金门外小桥东。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鹧鸪天·春情》南宋·张孝祥
涌金门,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吴越时期。文穆王钱元瓘开凿涌金池,引西湖水入城,故建涌金门。
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说,传说西湖曾涌现金牛,因而得名。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指的就是涌金门。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高宗把“涌金门”改成了“丰豫门”,是“丰亨豫大”的简称。
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沿着西湖,走到涌金池附近,水域中有一尊手持渔叉的青铜塑像,他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英雄排第三十座次、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的天损星——张顺。
为何会在此处立张顺像呢?
原来《水浒传》中,北宋宣和年间,宋江带兵打方腊,无法攻下杭州,只能屯兵湖对面的北山。半个月里,毫无进展。浪里白条张顺立功心切,想潜泅西湖,经涌金水门暗入城去。当晚,张顺来到西泠桥边,横穿到了涌金门。张顺正往城楼上爬,被守军发现,只听一声梆响,城上强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可怜浪里白条,就此身死。
相传,张顺死后为神祇,杭州人在张顺的遇难地建造庙宇,时时香火供奉。
“他矫健的身形像一支搭在满弓上的箭,手臂伸向前方——那个方向,是宋代和现代都同样喧嚣繁华的市井,而他,却永远留在了池中。”
涌金门,是杭州城市井与城外风景的交界处,一边是喧嚣与热闹,一边是静谧与悠闲。乘舟游湖,是出涌金门之后的最佳选择。
历代的文人雅士皆热衷于在“丰乐楼”(涌金楼)上小酌,推窗远望,青山碧水尽收眼底,西湖胜景如痴如醉。
如今涌金门一带,古涌金门遗址、涌金池、金牛出水和张顺像构成一个独有景观,每当夕阳西下,更是吸引过往行人驻足拍照留念。
来源:水韵西湖